習近平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全文)
2015-12-01 07:14:06??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劉寶琴 |
分享到:
|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的未來。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如果抱著功利主義的思維,希望多占點便宜、少承擔點責任,最終將是損人不利己。巴黎大會應該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推動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奉行法治、公平正義的未來。要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歷史責任、發展階段、應對能力都不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應該得到遵守。 ——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包容互鑒、共同發展的未來。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鑒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同時,要倡導和而不同,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有誠意、有決心為巴黎大會成功作出自己的貢獻。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鑒往知來,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并重,通過法律、行政、技術、市場等多種手段,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球總量的24%,新增裝機占全球增量的42%。中國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中華文明歷來強調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來,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雖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但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實現我們的承諾。 中國堅持正確義利觀,積極參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多年來,中國政府認真落實氣候變化領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諾,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為加大支持力度,中國在今年9月宣布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國將于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繼續推進清潔能源、防災減災、生態保護、氣候適應型農業、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并幫助他們提高融資能力。 尊敬的各位同事,女士們、先生們! 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事業,世界的目光正聚焦于巴黎。讓我們攜手努力,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 |
相關閱讀:
- [ 12-01]習近平巴黎闡述氣候主張 自信自如推進全球治理
- [ 12-01]“地球沒有第二方案” 多國上演氣候大游行要求減排
- [ 12-01]“期待滿滿,結果難料” 氣候大會協議達成仍面臨難題
- [ 12-01]法媒:沒有中國的參與 氣候峰會什么目標也無法實現
- [ 12-01]氣候大會掌握人類命運 中美等國重申氣候承諾
- [ 11-30]巴黎氣候大會開幕 奧朗德呼吁全球攜手反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