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巴黎講話昭示“中國義利觀”
2015-12-01 19:35: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電 (馬德林李純)當地時間11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表講話。細讀這篇兩千多字的講稿,不難發現,習近平在巴黎闡述的要義,是中國始終堅持的“正確義利觀”,即“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 講信義:堅守應盡義務 習近平在講話中談到,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在今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上,習近平曾表示,中國愿意繼續承擔同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責任;10月訪英前夕,習近平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曾指出,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30日在巴黎的演講中,他又告訴與會各國領導人,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球總量的24%,新增裝機占全球增量的42%,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絕非輕易可以實現,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種種事實已經說明,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正在腳踏實地地踐行此前許下的承諾。 重情義:支持發展中國家 今年9月,中國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宣布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巴黎,習近平又提出中國將于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中國對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持力度可見一斑。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陳永龍告訴中新社記者,與2011年成立的綠色氣候基金不同,南南合作基金由中國政府出資設立。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綠色氣候基金在募集資金方面存在問題,該基金的最初目標是在開始分發資金前籌集100億美元,但截至今年10月,實際募集到的資金只有8.52億美元。相較之下,有中國政府的出資,南南合作基金在資金保障等方面顯然具有優勢。陳永龍稱,南南合作基金將在能力建設、項目、人才培養等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扮演著“積極的參與者”、“積極的行動者”角色。 |
相關閱讀:
- [ 12-01]習近平抵達哈拉雷 開始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
- [ 12-01]習近平在南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 [ 12-01]習近平再訪南非 將在重點領域深化合作
- [ 12-01]習近平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精彩圖片記錄
- [ 12-01]解讀習近平“四個沒有變”: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