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11月30日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重要講話。講話系統闡述了中國對巴黎氣候協議的期待,提出了確保協議成功的路線圖,重申了中國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積極開展國際氣候合作的決心,向世界發出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致力于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強烈信號,展現出中國氣候外交的新氣象。 中國氣候外交的視野更開闊 如何定位巴黎協議和全球氣候治理?這是一個大國領導人必須回答的問題。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一份成功的國際協議既要解決當下矛盾,更要引領未來。巴黎協議應從更廣泛的視角,實現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對接,實現氣候問題和其它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深度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類美好的未來。他強調:“巴黎協議應該著眼于強化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也要為推動全球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關于全球氣候治理的定位,習主席從全球治理的角度進行了闡述,給予高度重視。他指出:“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給我們思考和探索未來全球治理模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寶貴啟示”。與此同時,習主席從全球氣候治理出發,探討了推動全球治理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路徑。他特別提到應擯棄“零和博弈”狹隘思維、加強國際法治建設、鼓勵社會廣泛參與等反映國際社會主流價值的觀點,展現了與時俱進、審時度勢、順勢而為的戰略姿態。從可持續發展全球治理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來定位巴黎協議和全球氣候治理,充分反映了了中國氣候外交的全球視野。 中國氣候外交的行動更有力 習主席在講話中鄭重表示,中國將堅決兌現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的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有力度的減排承諾。中國減排行動的力度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 在加強國際氣候變化合作,尤其是推動南南氣候合作方面,中國行動的力度是空前的。習主席在今年9月宣布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在這次講話中,他又宣布,中國將于明年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這些準確的數字背后反映的是中國政府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誠意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中國氣候外交的國內支撐更強勁 打鐵還得自身硬。中國氣候外交的舞臺在國際,但基石在國內。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在外長袖善舞。面對當前十分嚴峻的環境形勢,中國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對策。習主席指出:“中國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堅持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并重,通過法律、行政、技術、市場等多種手段,全力推進各項工作。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球總量的24%,新增裝機占全球增量的42%。中國是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就中國的環境問題多次發表講話,強調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倫理問題和國家安全問題,將中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國正走在綠色低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中國的國內減排行動已贏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理解和好評。 當然,目前中國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容不得絲毫盲目樂觀。巴黎氣候大會開幕之際,京城和華北大部地區籠罩在今年最嚴重的霧霾之中。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加大氣候外交力度,提升氣候外交在中國外交中的地位,積極促成巴黎大會達成一個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約束力的氣候變化協議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戰略訴求。中國國內的發展議程與全球的發展議程正快速對接,中國氣候外交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巴黎協議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事實上,從巴黎出發,中國的氣候外交已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一個更加成熟自信的、對內堅定不移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對外積極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的中國氣候外交新形象將日益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
相關閱讀:
- [12-01] 習近平闡述氣候變化義利觀:以“最大的決心”推動綠色發展
- [12-01] 習近平巴黎講話昭示“中國義利觀”
- [12-01] 習近平“四個有利于”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活力
- [12-01] 習近平在南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 [12-01] 習近平抵達哈拉雷 開始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
- [12-01] 習近平再訪南非 將在重點領域深化合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