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習總書記出席氣候大會,周大地說:“這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將以積極姿態應對這個關乎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問題。” 他認為,在全球氣候治理上,需要我國積極參與工作,這是我國綜合國力上升和國家地位提高帶來的責任與義務。 同時,中國在低碳發展方面,有著非常巨大的動力。過去靠自然資源作為發展代價的發展方式,已經到了必須要調整結構和調轉方式,走新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階段。 巴黎氣候大會成果預測:期待積極又有約束力的動態新協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于1992年簽訂,雖然各國初具想法,但是沒有具體安排落實;《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帶頭治理氣候問題,歐盟等相當多發達國家帶頭做了一些減排安排。然而,隨著時代變化,發達國家的排放總量不能完全代表全世界,雖然這些發達國家的排放量在下降,但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排放量逐漸上升。本次氣候大會要動員更多的國家,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對此,周大地預測:“首先要明確下一個目標,實現‘2℃’控溫目標得到一致意見,同時轉換成全球性行動;其次,動員發達國家繼續帶頭,同時對發展中國家進行資金和技術上的援助;最后,要了解到很多國家脫貧和協調的必要性。” 他表示,雖然目前各國有著各自的行動計劃,但仍希望這些方式能有法律約束力,最終出臺一份積極又有約束力的動態新協議。 這會是又一次的“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嗎? 很多人認為,此次大會是繼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以來,又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周大地表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不能算是最后一次拯救地球的機會。” 他認為,《京都議定書》不能顧及所有國家的利益。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之后,全球在治理氣候問題上漸漸走向了各國根據自己國情、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的道路,這是目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比較有效的方式。 談及從《京都議定書》到目前治理方式的轉型,他說:“這屬于歷史階段問題,當時如果沒有發達國家帶頭,肯定不行。”但是到現在為止,發展中國家總排放量已算多數,這時候必須鼓勵發達國家向綠色低碳轉軌,發展中國家也不能重復發達國家的高碳道路,所以,大家要從不同的起點,最后達到共同的低碳發展的目標。 |
相關閱讀:
- [12-01] 習近平巴黎講話昭示“中國義利觀”
- [12-01] 習近平在南非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 [12-01] 習近平抵達哈拉雷 開始對津巴布韋進行國事訪問
- [12-01] 習近平“四個有利于”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新活力
- [12-01] 習近平再訪南非 將在重點領域深化合作
- [12-01] 習近平闡述氣候變化義利觀:以“最大的決心”推動綠色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