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4日電 (記者 王小軍)4日,記者從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截至目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已成功完成11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工作。在這11例器官捐獻者中年齡最大的58歲,最小的僅有3歲。11名捐獻者共捐出肝臟、腎臟等大器官22個,1個組織(胰腺),角膜17只,挽救或者延續了23條生命,并使17人重見光明。 2013年9月5日,新疆昌吉16歲的花季女孩兒賀娜娜在彌留之際無償捐獻出自己的肝臟、腎臟胰腺及眼角膜,成為新疆首位心臟死亡器官捐獻者,也開啟了全疆心臟死亡器官移植工作的序幕。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其中第十例韓棟重癥狀態,表達堅定的捐獻意愿。 在我國,每年約有150萬人因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進行器官移植,但每年僅有1萬人左右能夠得到移植治療,器官短缺現象非常嚴重。為解決這個嚴峻的現實問題,自2010年開始,中國紅十字會接受國家衛生計生委委托,共同開展中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工作(簡稱DCD)。2013年,新疆紅十字會選擇烏魯木齊作為全疆器官移植的試點城市,開始了器官移植的初探。經新疆衛生計生委批準,新醫大一附院成為自治區首個開展心臟死亡后器官移植試點的醫院,烏魯木齊市紅十字會與試點醫院共同探索各項艱巨但是有特殊意義的工作。 目前,新醫大一附院在器官移植的道路上已經走在了全疆前列。11例DCD供體及多例器官移植手術的成功開展,是我院對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紅十字會聯合啟動的公民死亡后自愿捐獻器官的倡導和實踐,更加體現了我院對DCD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展現了該院近年來加強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建設的顯著成效,體現了醫院的整體實力,也為新疆DCD器官移植的后續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完) |
相關閱讀:
- [ 12-02]德化首例人體器官捐獻成功 可幫助3名病患擺脫疾病痛苦
- [ 11-24]重慶擬出臺遺體器官捐獻條例 近親屬可代捐遺體器官
- [ 11-17]器官捐獻: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嚴峻形勢遠高出想象
- [ 11-17]5歲男孩長胡子8歲女孩來月經 盲目進補害了孩子|器官捐獻:生命的另一種延續
- [ 11-02]器官捐獻,讓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