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大學生創業論壇:年輕人敢“闖”更要敢“創”
2015-12-05 15:30:45?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光明日報·論苑】 年輕人,敢“闖”更要敢“創” ——首屆大學生創業論壇演講摘要 編者按 每天有1萬多家企業注冊,平均每分鐘誕生7家公司——在全國創業創新浪潮中,青年大學生是最鮮亮、最具活力的群體。解讀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現狀、創業經歷和成功理念,也成為極具時代意義的課題。 11月20日,在全球創業周上海站活動如火如荼之際,以“‘Chuang’出你的未來——年輕人,敢‘闖’更敢‘創’!”為主題,光明日報社和上海大學生創業者協會(籌)共同主辦了首屆大學生創業論壇。論壇通過會議交流、創業調研報告發布、彈幕路演等活動,激發青年學子的創業激情,促進創業家和創業者的交流?,F摘發論壇部分發言,以饗讀者。 張嵐 上海市人保局副局長 張嵐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隨著國家不斷簡政放權,加快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創業的生態不斷優化,成為中國經濟最生動的實踐。為了呵護創業的熱情,上海自2009年以來以實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不斷調整完善鼓勵創業的政策和措施,以實際行動支持青年創業發展。今年,上海啟動實施了第三輪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新一輪行動計劃繼續以支持和引導大學生創業為重點,加大支持創業的工作力度,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是加強創業教育培訓,營造良好氛圍,形成讓青年“想創業”的激勵機制。目前,全市各高校已經全面普遍開展創業教育;設立支持大學生創業資金,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與孵化基地,允許大學生休學創業。人社部門積極構建創業能力的測評、創業理論的培訓、創業模擬實訓和青年創業相銜接的創業者能力的提升體系,政府補貼創業培訓政策與資源進一步向青年大學生傾斜。 第二,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措施,降低創業成本,形成讓青年“敢創業”的保障機制。針對初創期面臨的融資難、場地缺、成本高的瓶頸問題,人保部門不斷調整完善創業貸款擔保貼息、創業場地房租補貼,初創期創業補貼、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比如,在新一輪的創業行動計劃當中,我們對青年大學生在上海創辦三年以內的創業組織,新招用人員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比如創業貸款擔保進一步擴大到本市高校畢業且在上海創業的所有青年大學生。創業貸款擔保的個人免擔保額進一步提高到20萬元,創業場地房租補貼的對象范圍從創辦18個月以內擴大到創辦3年以內的創業組織。 第三,搭建服務平臺,暢通信息渠道,形成讓青年“創成業”的服務機制。各級公共創業服務機構不斷完善政策咨詢、創業指導、辦事受理、補貼等一站式公共服務。探索開發創業公共服務的微網站,提供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的創業服務。積極推動公共創業服務進高校、進社區、進園區,與高校合作建設創業指導站,依托創業指導專家在社區和園區建立創業咨詢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對孵化成果顯著、管理運行規范的基地給予運作經費補貼。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通過創業者公共服務、模擬公司運作、項目實驗試制、創業示范園區四個版塊的聯動運作,形成了覆蓋創業各個階段的公共創業服務鏈。 總之,政府將努力當好大眾創業者的娘家人,創新創業的后臺服務器,做好創業服務和支撐。同時我們也將與高校、領軍企業、社會機構共同攜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釋放市場創新創業活力,增強創新創業者“試挫”的底氣和勇氣,幫助更多有理想、有才華的大學生創業者走向成功。 |
相關閱讀:
- [ 12-05]“發現雙創之星”辦創客說 創客齊聚分享創業經
- [ 12-04]福州副市長胡振杰:七措并舉 助推“雙創”
- [ 12-04]福州出臺措施:大學生創業 最高可獲30萬貸款
- [ 12-04]從臺灣來榕創業 李儒欽:講良心重誠信贏得高人氣
- [ 11-30]國辦:從源頭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
- [ 1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
- [ 11-30]福州13人候選“雙創之星” 優秀創客談創業感悟
- [ 11-28]報告顯示:2015屆高校畢業生創業率為2.86%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