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特邀咨詢員建議設立冤錯案異地再審制度
2015-12-07 07:17:4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本報訊(記者 孫靜)4日憲法日當天,在北師大企業家刑事風險防控中心與京師律所聯合舉辦的“省級高院再審糾錯功能高端論壇”上,針對冤錯案糾正程序不透明、缺乏制度設計等問題,北大法學教授、最高法特邀咨詢員、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陳興良建議,將再審程序進行公開,并建立異地再審制度。 近年來,一系列重大的疑似冤錯案件通過媒體被披露出來,但部分遲遲未能進入再審程序。在我國,刑事再審程序是發現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在事實認定或法律適用方面出現錯誤時的專門糾錯制度。 陳興良教授指出,冤錯案大都發生于上世紀90年代,目前國內正處于案件糾錯高峰期,但糾錯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僅靠有關部門或高院領導自覺,是遠遠不夠的。省級高院掌握啟動再審決定權,如果不作為,則會有大量錯案無法糾正。若省級高院本身就是冤案制造者,作為利益相關方,自然很難展開自查自糾。 當下,是否啟動再審的立案程序均在內部進行,陳興良建議再審審查和審前程序公開。且為擺脫利害關系,建議建立異地再審制度。目前僅有個別重大案件享受這一“待遇”,如此前媒體廣泛報道的聶樹斌案、海南陳滿案等。 北大法學教授陳瑞華則指出,目前再審程序最大問題是再審理由沒有明確規定,現有規定不具備實操性,比如對什么是事實不清、何謂新證據等,法院自由裁量權太大。能否立案才是能否再審的實質性決定,這一階段并不公開,仍然屬內部程序而非公開程序。 從“務實”的角度,陳瑞華教授建議,可以利用檢察機關正加大法律監督職能的現實,把真正有問題的案件向檢察機關申訴,爭取啟動論證程序。 陳瑞華還建議,將再審立案的權力交給一個獨立委員會,可考慮在省級人大設立一個刑事申訴案件復查委員會,這樣對冤假錯案的糾正和再審啟動會相對公正。 |
相關閱讀:
- [ 12-05]省僑聯與共建社區聯合開展全國憲法日暨僑法宣傳咨詢活動
- [ 12-04]省僑聯組織開展國家憲法日暨僑法宣傳咨詢活動
- [ 12-04][咨詢]寧德對影視類研究生就業是否有優惠政策
- [ 12-02][咨詢]福州臺江區80歲老人是否可以領高齡補貼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