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
2015-12-07 11:40:01??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今日發布公告稱,中央財政2015年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 公告顯示,2001年起,中央財政設立革命老區轉移支付,補助對象是對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財政較為困難的連片老區縣(市、區)。資金主要用于革命遺址保護、烈士陵園維護和改造等老區專門事務,以及教育、文化、衛生、鄉村道路、飲水安全等老區民生事務。2001-2015年,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革命老區轉移支付412億元,其中2015年規模達到78億元。 公告還顯示,2000年起,中央財政設立民族地區轉移支付,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轉移支付范圍為8個民族省區(5個民族自治區和青海、云南、貴州3省)以及8省區外其他非民族省區的8個民族自治州。2006年起,經國務院批準,又將非民族省區及非民族自治州管轄的民族自治縣也納入轉移支付范圍,實現了對所有少數民族地區的全覆蓋,并建立了轉移支付資金穩定增長機制。2000-2015年,中央財政累計下達民族地區轉移支付3955億元,其中2015年規模達到582億元。 2001年起,中央財政設立邊境地區轉移支付。遵循“管邊控海、海陸并重”的原則,補助對象覆蓋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云南、西藏、甘肅和新疆等9個陸地邊境省區以及福建、廈門、山東、廣東、海南、大連、浙江、寧波等8個沿海省市,共250個縣市。補助內容包括陸地邊境事務補助、海洋管理事務補助等方面。2001-2015年,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邊境地區轉移支付723億元,其中2015年規模達到136億元。 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新階段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主要投向國家確定的連片特困地區和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貧困村,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連片特困地區,資金分配堅持向西部地區(包括比照適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貧困地區)、貧困少數民族地區、貧困邊境地區和貧困革命老區傾斜。2011-2015年,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累計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898億元,其中2015年規模達到467億元。 公告最后顯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再次明確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繼續按照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機制,重點增加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支持這些地區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
相關閱讀:
- [ 11-21]順昌“翅莢木高效栽培”獲批 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
- [ 11-18]中央財政6000萬元支持閩3所大學建設
- [ 10-09]中央財政下達111億補助 支持公立醫院改革
- [ 10-01]榕試點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 中央財政補助1億元 海峽兩岸合唱節在臺灣舉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