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轉型正處關鍵期:外需不給力 經濟調結構
2015-12-09 07:34:3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7.8%,延續了進出口雙降的態勢。其中,出口下降2.2%,進口下降14.4%。專家指出,當前全球有效需求不足,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在國內外雙重因素作用下,外貿出現下滑,但同時也倒逼外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重塑產業結構,促使整個行業提質增效,盡快培育出新的貿易競爭優勢。商務部發布的相關報告預計,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的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外貿競爭新優勢和新動能也在不斷積累。 進出口數據不理想 今年前11個月外貿數據不甚理想。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2.0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12.71萬億元,進口9.37萬億元,貿易順差3.34萬億元,擴大63%。 貿易方式上,前11個月,一般貿易出口增長,進出口比重有所提升,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4.2%,較去年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出口占我外貿總值的31.6%,比去年同期回落1個百分點。 前11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歐貿易占我外貿總值的14.3%;美國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占我外貿總值的14.2%;東盟為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與東盟貿易占我外貿總值的11.8%;日本為我國第五大貿易伙伴,中日貿易總值占我外貿總值的7.1%。 民營企業成為進出口的主力軍。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占我外貿總值的36.7%,較去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進出口占我外貿總值的16.5%。 技術含量高的“中國裝備”出口增長。據統計,前11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占出口總值的57.6%。而紡織服裝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有所下降;進口方面,鐵礦砂、原油、糧食、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煤、鋼材等進口量減少,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 明年壓力仍不小 外貿低迷與當下全球經濟不景氣有直接關系。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分析,根據歷史的數據,在全球化的時期,外貿的增長明顯比GDP快,外貿是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是,如果全球化出現了倒退,外貿的數據就會表現不好。 “除了外部環境不好以外,中國經濟目前所處的結構轉型階段也是非常有關系的,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認為,一個是要素成本的提高,使得我們在發展加工貿易上的優勢迅速下滑。另外,整個宏觀經濟的產業結構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這對貨物貿易來說都是負面的因素。這種結構轉型從長期來說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是對貿易來說會經過一段陣痛期。 專家預計,如果目前比較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不能盡快轉變,今年乃至明年的外貿壓力仍將不小。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秋季)》認為,綜合各方面因素,預計2015年中國出口規模將與上年基本持平。 轉型升級有亮點 雖然外貿走勢下行,但整個行業積極改革傳統貿易機制,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如今,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績效已經日益明顯,外貿的基本面仍然向好。 對于當前外貿運行的亮點,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總結說,一是中國貨物貿易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在繼續擴大。二是中國今年仍然保持了比較高水平的貿易順差狀態,這種狀況是許多新興經濟體很羨慕的。三是中國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在迅速上升,份額在迅速擴大。四是自主品牌產品所開展的一般貿易在整個貿易中的比重在上升。這些上升的勢頭顯示出中國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競爭力在不斷提升。 未來外貿發展中將有許多積極因素發揮作用。《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5年秋季)》指出,面對外貿發展的復雜形勢,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擴大對外開放,鼓勵發展對外貿易,著力破解制約外貿發展的深層次矛盾,著力結構調整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進外貿新型商業模式發展,繼續加強進口,深化與經貿伙伴務實合作,為外貿企業提升信心、穩定國際市場份額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
相關閱讀:
- [ 12-07]泉州建設“海絲”先行區 檢驗檢疫部門十五條措施促外貿
- [ 11-27]新政發力外貿年底沖刺跑 十八項措施將“落地”
- [ 11-19]廈門外貿增幅連續三個月回升 比上年同期增長1.1%
- [ 11-10]諾比(中國)有限公司招聘外貿電商采購文員
- [ 11-10]漳州外貿企業急需植入“電商基因”“觸網升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