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14年5月,“新常態”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的表述之中。當時,習近平說,“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范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 “新常態”的本意是要我們增強對未來經濟的信心,對GDP的下滑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遺憾的是,很多經濟學家總是盯著GDP的下滑唉聲嘆氣,我國統計部門推出的創新指標體系也未能受到主流經濟學界的重視。 新常態經濟是經濟學范式轉換、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概括。新常態經濟是與GDP導向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不同的新生經濟形態。新常態經濟用創新發展促進穩定增長,用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揚棄單純的GDP增長。新常態經濟增長計量需要首推創新指標衡量的創新統計。 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就必須按照創新驅動的要求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新生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只有主動在生產端實現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才能在各個領域中取得真正的突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深化改革將會激發出更多新企業、新行業、新事業,這種創新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對沖了一部分傳統行業萎縮造成的GDP下行壓力。 中國經濟新常態正在迎來一個經濟增長方式變革的換擋期,未來的經濟增長將從GDP(國內生產總值)高速增長向CII(中國創新指數)高速增長過渡。以平常心來看待GDP增速放緩,首先要明白,GDP增速只是衡量常態產業經濟的慣用指標。當傳統產業經濟發展趨于飽和之后,GDP增長率下降也理所當然。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蓬勃發展,中國創新指數(CII)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中國的創新發展已經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一是專利申請大幅度提升,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二是R&D經費支出突破低水平閥值,2014年達到GDP的2.09%,增速達12.4%;三是技術市場活躍程度大幅度提升,2014年全國技術交易合同成交額達到8577.18億元,比上年增長14.84%;四是高技術產品出口大幅增長,2014年總額達到725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30%;五是國外發表的科技論文在2014年已超過30萬篇,邁入世界科技論文大國的行列。這些新生經濟增長的統計指標都是令人振奮和鼓舞人心的。 創新指數可以從宇觀創新、宏觀創新和微觀創新三個層面考量經濟創新的量化進程。全球創新指數(GII)屬于宇觀創新計量;中國創新指數(CII)屬于宏觀創新計量;企業創新評價研究則屬于微觀創新計量研究。改進后的中國創新指數(CII)應當成為反映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指標體系。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