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類人天生感覺不到疼痛,他們攜帶一種罕見基因變異。以前人們想用藥物再現這種無痛感,卻效果不佳。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網站最新消息,通過轉基因技術讓小鼠攜帶這類基因,該校研究人員終于找到了無痛秘方。 研究人員在2006年發現,鈉通道Nav1.7在疼痛信號路徑中尤為關鍵,那些天生不能感知疼痛的人,他們的Nav1.7通道失效。但開發的阻斷Nav1.7藥物,止痛效果令人失望。 此次,研究人員將同一窩小鼠分成轉基因組和對照組,讓轉基因小鼠攜帶了無痛覺人的變異基因。實驗顯示,在轉基因鼠的神經系統中,其自身產生的阿片濃度是對照組的兩倍左右。 為了檢驗阿片在無痛中的重要性,研究人員給缺乏Nav1.7的小鼠用了一種阿片阻斷劑納絡酮(naloxone),發現它們又能感受疼痛了。隨后研究人員給一名攜帶變異基因的39歲婦女用了納絡酮,結果她第一次有了痛覺。 論文高級作者約翰·伍德說:“經過近10年令人失望的藥物實驗后,現在我們證實了Nav1.7確實是人類痛覺中的關鍵因素,而秘密成分原來是古老的阿片肽,我們已將結合低劑量阿片與Nav1.7阻斷劑的方法申請了專利。這有望再現那些攜帶罕見變異基因的人所體驗的無痛之感,我們已經在普通小鼠身上成功實驗了這一方法。” 局部麻醉劑廣譜鈉通道阻斷劑在長期疼痛控制中并不合適,它們會導致完全麻木和嚴重副作用,而阿片類止痛藥如嗎啡,緩解疼痛非常有效,但長期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和耐藥性。 “與Nav1.7阻斷劑結合,抑制疼痛所需的阿片劑量很低。”伍德解釋說,“Nav1.7失效的人一生中都會產生低濃度的阿片,而不會產生耐藥性,也沒有不愉快的副作用。我們希望2017年能將這一方法用于人體實驗,給全世界數百萬的慢性疼痛患者帶來幫助。” 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雜志上。(記者 常麗君) |
相關閱讀:
- [ 12-10]社會心態研究報告:博士生就業落差大 城市認同感低
- [ 12-10]華中農業大學:再生稻持續研究取得噸糧好成績
- [ 12-10]武夷山市舉行“三楊”文化研究年會
- [ 12-09]上杭縣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