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要努力發掘,還要加以提高,讓它不僅為中國人民服務,更要為全人類服務。”83歲的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激動地說。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際,人們不由想起另一位中藥西用的科學家——張亭棟,一直致力于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的研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上作出了奠基性貢獻,讓公眾再一次感受到中醫的神奇魅力。 老中醫的秘方 一頭銀發,眼神睿智,雙手交叉放于胸前,腕上的老牌手表表盤已經發黃。時隔4年再接受新華社記者的采訪,張亭棟似乎有更多的話要說。 “假如我再年輕幾年,我還想把三氧化二砷進一步研究一下。我總在想,它應該不僅能治療白血病,一定還能治療其他的病。”雖然出身西醫院校,但早年派去中醫學院深造的經歷,讓張亭棟“沉迷”于對中醫藥的研究,一下子就是幾十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黑龍江省林甸縣民主公社衛生院采用有毒藥物醫治惡性腫瘤,因效果好引得不少患者前往求治。時任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的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一探究竟。 原來,此地鄉間一位老中醫有個秘方,是用中藥砒霜、輕粉、蟾酥幾味劇毒之物配制的,最初用來下藥捻治鼠瘡——淋巴腺結核,后來被一位藥劑師用此藥治好了自己母親的皮膚癌,后又改成針劑肌肉注射攻治各種癌癥。 這個被命名為“713”的抗癌新藥在當時的黑龍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被判“死刑”的癌癥患者慕名而來,有的奇跡般“康復”——子宮癌患者用藥后分泌物明顯減少,肝癌患者用藥后疼痛感消失。還有一位食道癌患者,原本醫生也表示無能為力,聽說此種藥后,死馬當活馬醫就來試試看,結果用藥后不但能喝水,還能吃飯、散步了。 癌細胞的克星 作為中西醫結合的血液病醫生,張亭棟很想在“血癌”上打開缺口。受到“713”啟發,在已故朝鮮族藥劑師韓太云的配合和幫助下,張亭棟開始將原方分成砒霜加蟾酥和砒霜加輕粉兩組做體外抑瘤試驗,反復試驗發現,其中的砒霜是癌細胞的克星。張亭棟課題組大膽創新,將砒霜提純,最終精制成亞砷酸注射液,專門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 近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醫學家在砷劑臨床應用上取得重要進展。砷劑對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癌癥的診療效果也在進一步研究中。 |
相關閱讀:
- [ 12-04]河南6歲童患白血病 400余戶村民自發捐款救助(圖)
- [ 12-01]九江縣上演真人版爸爸在這兒 堅強父親與幼子勇斗白血病5年
- [ 11-10]五旬夫妻為救白血病兒子 街頭賣餅籌手術費
- [ 10-20]日本首次認定一白血病患者因核輻射而發病
- [ 09-20]砒霜治療白血病 張亭棟獲頒“求是獎”杰出科學家獎
- [ 09-14]少年患白血病家人急盼救助 一家5口人3人重病
- [ 09-02]德國發現最古老白血病患者遺骸 距今7000年
- [ 08-10]19歲少女患白血病后遭親生父母拒認 3年前曾求相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