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 題:祭民族之殤 鑄復興之夢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12月13日上午,十時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正式開始。 這是中國第二次以國之名義祭悼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南京天色陰沉,下著小雨。 紀念館入口黑色抽象雕塑《冤魂的吶喊》利刃般插入天空,行走在尖銳的石子路上人們似有切膚之痛。成千上萬名各界人士,為了和平的信念從世界各地趕來,在悼念廣場聚集,沉默而肅穆。冬日寒冷清冽的風,吹起他們胸前佩戴的白花。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祭奠30萬遇難同胞。圖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泱波 攝 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的所在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于南京老城南的水西門大街418號,是江東門“萬人坑”遺址、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館中,仍向世人陳列著原址挖掘出的、數百具遇難者的白骨。 十時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開始。 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樂聲高亢振奮,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主持人宣布,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默哀,全體肅立、脫帽、低首,行默哀禮一分鐘。 凄厲的警報聲在紀念館上空拉響,一遍又一遍。與此同時,南京全城鳴放警報,汽車、火車、輪船鳴笛,路人止步。 時空似乎在此處、此刻凝固,人們仿佛被拉回到78年前古城淪喪、血雨腥風的人間地獄。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 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對南京及附近地區大量平民、戰俘實施長達40多天泯滅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屠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令人心碎的樂聲響起,怨而不怒、哀而不傷。16名禮兵縱隊踏步,緩緩走上公祭臺,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花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在公祭儀式上發表講話。 李建國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具有世界意義和重大影響的歷史教科書,將向所有世人和來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諼,祈愿和平”。 李建國說,殷憂啟圣,多難興邦。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夢想。”白衣黑褲的南京市青少年代表朗誦起“和平宣言”,時而悲痛低沉,時而慷慨激昂。 “咣!”6名撞鐘代表撞響和平大鐘,和平鴿騰空而起,在城市上空自由飛翔。人們遙望和平鴿,為和平祈福。 祭民族之殤,鑄復興之夢。為時20分鐘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結束。(完)? |
相關閱讀:
- [ 12-13]國家公祭日的南京城:警報凄凄 行人戚戚
- [ 12-1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7處叢葬地舉行悼念活動
- [ 12-07]"1213國家公祭日"南京部分道路實施限行 全城工地今起停工
- [ 12-04]國家公祭日將至 東南大學舉辦“銘記歷史”音樂會
- [ 11-12]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閉館整修 國家公祭日前兩新館開放
- [ 03-02]政協委員:公祭日應暫停播放輕浮娛樂節目
- [ 12-19]日媒: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失聲 應學會“照鏡子”
- [ 12-16]美媒從中國公祭日解讀中日關系 稱仍面臨新挑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