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古老浪漫的絲綢之路,裹藏著全球五分之三人口的巨大市場,也是歐亞大陸上最后一塊等待開發的貿易處女地。在全球經濟走向下滑的歷史關口,重新開墾絲綢之路今天絕非只有中國一家。 當一帶一路上的40多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中國,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相信他們一定不止為科技與技術變革而來。關鍵在于,他們將看到東道主展現的一個怎樣的新絲綢之路?中國的互聯網 大佬們,誰又將代表中國,重新"出使"西域,帶去亞洲命運共同體同步的實惠與發展契機呢? 毫無疑問,今天的一帶一路,無論是海上,還是陸路,都遠沒有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兇險。 可今人真正了解絲綢之路者,卻少有人能及"鑿空"西域的張騫,以及西天取經的玄奘。以習近平主席對一帶一路提出的五個"互聯互通"為標桿,在漢唐時期戰爭、動蕩與荒蠻的絲綢之路上,貿易、文化與民間的互聯互通甚至好于工業與互聯網文明下的今天。 比如說,在國家特使張騫出使西域以前,秦時的西域民間已經有了絲綢貿易;而張騫歷經十余年流浪外交生活,詳細了解通往西域的道路離中原有多遠,哪里有哪些基本物產,這些遠遠比我們現在知道的豐富,他也成為西域外交領域的"博望侯"。 后來,古絲綢之路上又有了擅做生意的粟特商人在四處"淘寶",他們從西域帶來奢侈品、貴金屬、人口、牲口,又從中國運走絲綢,他們以聚落為交易網絡、零售平臺,甚至可以把山東的特產跑到地中海沿岸的亞歷山大港去販賣。 從吐魯番出土文書里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古絲綢之路上傳播著摩尼教、基督教、佛教。可以說,各種宗教、各種文化、各種技術都曾在古絲綢之路上流淌。 從今天區域貿易的角度講,中國正是通過古代絲綢之路,在很長時間內向周邊國家輸出了高質量的絲綢、瓷器以及茶葉等等商品,實現了歐亞大陸的互聯互通,確立了中國在當時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 難怪有史學家這樣評論說,古代絲綢之路最引人注目的,不僅在于它在缺乏國際機制和組織框架的情況下延續了較長時間,還在于它通過和平手段,實現并擴大了跨國商貿活動和跨種族文化交流。 今天,在一帶一路建設上,我們有了上合組織保駕護航,有了亞投行推進中亞與東南亞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一帶一路還將迎來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對接的首輪會談。在機制與框架層面,在國與國貿易與投資建設層面,一帶一路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然而,更有待解決的問題是互聯互通。換句話說,今天還有多少一帶一路沿線的百姓,因為多領域的"互聯互通",而愿意像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一樣在戰爭與死亡的籠罩下,依舊交流不息? 在此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歷史遺留難題,也是工業3.0時代無法給于解決方案的問題,因為過去幾十年,尚沒有一種時代力量可以將迄今仍然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生活水平,乃至不同的文明程度的國家連結在一起。 存在城鄉、內外市場差異的中國過去也試圖突破這個難題,直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不斷進步與推動,IT浪潮才逐漸轉化為今天的DT產業。 如今,正是這種互聯網科技的產業化蛻變,中國已超越過去無法彌合的社會與經濟弊病,將網絡技術帶來的價格與服務優勢不斷惠及13億國民。麥肯錫資深董事合伙人羅頤在去年的烏鎮互聯網峰會上就表示,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已經超過了美國、法國和德國。如果按占GDP的比例,互聯網(IGDP)已對中國產生巨大的影響,并在全球領先。 那么,一帶一路國家沿線的百姓,此時或許也等到了這樣一個時代契機,通過中國的網絡科技助力,以及線上與線下投資發展的經驗,讓一帶一路國家間再出現一個"博望侯",能夠跨越鑿空,讓他們重溫古絲綢之路的互聯共享。這或許才是此次國際互聯網大會上,40多個一帶一路國家代表門最期待看到的。 而突破傳統壁壘,跨越鑿空,其實正是互聯網公司們最擅長的。 無論馬云的電商平臺、雷軍的移動智能,馬化騰的網絡社交,還是李彥宏的網絡文化,今天都在創造一個過去從未有過的新興產業平臺。 2015年,權威分析就此預測,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旅游購物、社交網絡、移動技術將是未來影響全球零售貿易的變革性因素。 我們或許能想象,在社交領域,一個使用小米或華為手機,上著微信、QQ的西域百姓在視頻通話,洽談。 在文化領域,每天可以有數以億計的用戶在搜百度,看奇藝,畢竟我們擁有世界五分之三的人口的旅游與生活資訊可以分享下載。 而跨境電商無疑是一帶一路國家最渴望的。在這方面,今年的天貓"雙十一"已成功建立起一個既有跨境電商,又有農村"淘寶"的"二元"商貿流通平臺,這對于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內需外貿而言,正是一個適合的方案。 由于互聯網帶來的產業變革,據預計,到2018年,僅亞洲零售額預計將超過10萬億美元,而農業、工業與文化產業的消費總量更難以計數。 那么今天,在連通廟堂與民間,外交與科技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代表著當今中國互聯網發展前沿各家互聯網 大佬們中間,究竟會是誰可以甘當大任,出使西域呢? 或許,在DT時代,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
相關閱讀:
- [ 12-14]【烏鎮峰會專家談】中國互聯網模式惠及整個世界
- [ 12-14]【烏鎮峰會專家談】中國互聯網模式惠及整個世界特約
- [ 12-12]烏鎮峰會讓“中國聲音”炫起來
- [ 12-11]【烏鎮峰會大家談】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讓人心溝通文明交融
- [ 12-11]“烏鎮峰會專家談”:全球互聯網治理需要中國智慧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