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變身“壺哥”“玉王” “雅官”背后藏幾多“雅虎”?
2015-12-14 15:42:5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兩省區超五千干部兼職 藝術價值由權力定價? “雅賄”盛行之余,還催生不少官員“藝術家”。實際上,不僅書協,各個文藝領域都有官員“兼職”的身影。 早在1998年,中央就曾發文明確要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不得兼任社會團體領導職務。但禁令頒布17年后,仍不乏領導干部熱衷躋身文化圈。在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湖南、新疆排查和清理發現,在協會等組織兼職的黨政干部人數超過5000人,其中廳級干部超過500人,有相當數量的干部在文藝社團任職。 今年4月,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陳柏槐因濫用職權罪、受賄罪獲刑17年。在被查處前,他前后“兼職”4個協會的會長、名譽會長或執行理事長。除了在位官員躋身文化圈,“官而退則藝”也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官員爭當“藝術家”,動機何在?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除了部分官員真有藝術追求,更多人是借權逐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說,一些本身并不是藝術家的官員熱衷于進入藝術協會,是想借用權力染指文化圈,進行更隱蔽的權錢交易。 頭頂“雅號”廣開財路,霸占要職中飽私囊。一些躋身藝術圈的官員往往利用手中權力玩書畫藝術、出各種“專著”、開名人講座,以此收取不菲的稿費、出場費、講課費等。還有些官員覬覦珍貴藝術品,以“借用不還”等方式據為己有。 “官員藝術”權力定價,“舞文弄墨”實為洗錢。部分官員藝術造詣一般,但作品價格卻不菲,其所屬協會級別及協會中職位越高價越貴。這些官員“藝術家”熱衷題詞作賦留下“墨寶”,名正言順接受“潤筆”。 一些紀檢干部認為,領導干部的書畫“潤筆”、寫作收入等也應納入個人有關事項申報內容,接受組織監督檢查。 斬權力“任性手” 嚴防“雅官”變“雅虎” 文化界人士認為,官員熱衷躋身文化圈導致社團組織行政化、官場化色彩濃厚。權力伸手文化圈、尋租空間巨大,不僅敗壞官場風氣,更不利于藝術發展。摘掉文化圈的“官帽”,去行政化改革刻不容緩。 記者采訪發現,為行業協會摘“官帽”,一些地方已經在行動。如成都市今年大力開展清理領導干部在書畫、藝術等協會中兼任領導職務的問題。河南省紀委明確規定,非專業出身的領導干部,不論在職還是離退休,不得在各類書畫、攝影、藝術等協會中兼任領導職務。 專家分析認為,“雅好”催生“雅賄”,“雅官”養成“雅虎”,實質都是權力“任性”,缺乏監督造成的。斬斷權力與腐敗的聯系,還得從規范權力運行、減少權力尋租空間的角度,不斷完善反腐制度設計,從權力源頭鏟除“雅腐”土壤。 一些法律界人士說,目前司法實踐中面臨的難題是,在官員“雅腐”案件中,以書畫作品為代表的受賄物真偽難辨、價值有彈性,變現手段隱蔽多樣,行賄物價值的認定讓反腐工作遭遇新挑戰,必須從制度建設上予以突破。 專家建議,針對現行法規條例中對“雅賄”缺乏明確認定、取證以及量刑難等問題,應對相關法規出臺補充細則或司法解釋,厘清對藝術品賄賂的司法認定標準、程序和定罪量刑標準。同時,建立完備的鑒定評估機制,為懲治“雅腐”提供有效依據。 寧夏一些紀檢干部表示,“雅腐”是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一大勁敵。基層紀檢部門必須及時拉起“警戒線”,加大對官員“雅賄”形式的警惕;不斷提高辦案能力,通過“雅好”背后的蛛絲馬跡發現腐敗線索。 |
相關閱讀:
- [ 12-14]2015反腐向“官雅圈”開刀 兩省區超五千干部兼職
- [ 12-11]“公考降溫”別總拿“反腐”說事兒
- [ 12-08]官方多措并舉提高足球水平 仍將著力推進足壇反腐
- [ 12-08]國際反腐合作:"百名紅通人員"已18人到案
- [ 12-08]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反腐合作,仗越打越主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