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鎮花茂村同村民座談。
工程方略
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應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指出:“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彼瑫r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各地都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精準扶貧要找準靶心,步步精準、環環精準。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 “在扶貧攻堅工作中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注重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p>
貧困情況千差萬別,不能靠一把鑰匙開所有的鎖,扶貧辦法要靈活多樣,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具體情況個性化解決。“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分類扶持貧困家庭,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提出“五個一批”,他指出:“我們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p>
一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立足當地資源,實現就地脫貧。貧困問題實質上是發展問題,發展脫貧是治本之策。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指出:“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同菏澤市及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時指出:“要緊緊扭住發展這個促使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第一要務,立足資源、市場、人文旅游等優勢,因地制宜找準發展路子,既不能一味等靠、無所作為,也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因發展心切而違背規律、盲目蠻干,甚至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p>
二是易地搬遷脫貧一批,貧困人口很難實現就地脫貧的要實施易地搬遷,按規劃、分年度、有計劃組織實施,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指出:“要因地制宜研究實施包括移民搬遷安置一批在內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將這部分人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001年以來,國家安排中央投資,對居住在生存環境惡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貧困人口組織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擴大”的原則,實施范圍由最初的內蒙古、貴州、云南、寧夏4省區,擴大到目前的17個省份。截至2015年,國家累計安排易地扶貧搬遷中央補助投資363億元,搬遷貧困群眾680萬余人?!笆濉逼陂g,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易地扶貧搬遷需求的約1000萬人,主要分布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荒漠化地區,其中,西北荒漠化地區、高寒山區約300萬人,西南高寒山區、石山區約400萬人,中部深山區約300萬人。
三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采取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對生態保護者給予合理補償,對于促進欠發達地區和貧困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具有重要意義。2008年以來,財政部出臺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通過提高轉移支付補助系數的方式,加大對青海三江源保護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到2013年,轉移支付實施范圍已擴大到466個縣(市、區)。據統計,中央財政安排的生態補償資金總額從2001年的23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約780億元,累計約2500億元。中央生態補償投入的重點在中西部地區、重點生態區和貧困地區。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工作不僅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帶動了這些地區轉型發展。
四是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國家教育經費要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對農村貧困家庭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發展教育是減貧、脫貧的根本之舉。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演講中指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我們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讓他們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著美好生活奮力奔跑。”教育部面向貧困地區,實施了一系列普惠性教育扶貧政策,到2014年底,一共實現了13項特殊扶貧政策,每年大約投入財力1000億元以上。
五是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社會保障來兜底,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我國于1997年在全國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農村低保制度,截至2013年底,我國城鄉低保對象人數分別達到2061萬人和5382萬人,“應保盡?!彼讲粩嗵岣?。“十三五”期間還有2000多萬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倍档资菍ω毨丝谥刑厥馊巳旱奶厥庹?,兜底的同時還要探索一些新的方式,讓這部分人都能夠有長年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