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3年11月3日至5日,習近平在湖南考察。這是3日下午,習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
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談。
工程保障
脫貧攻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精準扶貧也不是簡單的一對一。扶貧攻堅既需要政策保障,又需要多部門協調推進,是復雜的系統工程。
要強化政策支持和體制保障,健全脫貧攻堅的政策體系。首先,要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在扶貧攻堅中政府投入是主體,2015年中央財政的專項投入達467億。從201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出規模會進一步擴大,以確保政府扶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其次,要加大金融扶貧力度。鼓勵和引導商業性、政策性、開發性、合作性等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大力推廣免抵押、免擔保、扶貧小額信貸,發行金融債券,成立扶貧投融資主體,支持異地扶貧搬遷,設立扶貧再貸款,支持扶貧龍頭企業,下放資金項目審批權,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比如扶貧小額信貸,對于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只要有發展產業的意愿,那么就通過這種制度的安排提供五萬元以下三年以內免抵押免擔保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給補貼利息的小額貸款,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特惠政策支持。再次,要完善扶貧開發用地政策。支持貧困地區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及最新年度變更調查成果,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最后,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加大科技扶貧力度,解決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員開展創業式扶貧服務。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貧困地區本土人才培養計劃。
要建立完善脫貧工作責任制,明晰責任,提高效率,確保成效,推動脫貧工作走上規范化、科學化運作軌道。“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健全東西部協作和黨政機關、部隊、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定點扶貧機制,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參與扶貧。”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加快形成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為此,他還提出了“四要”要求:“要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要建立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察制度,加強督察問責。要把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激勵各級干部到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
要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健全三種機制:“健全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健全定點扶貧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指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健全東西部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
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面對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需要我們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攻堅克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