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體重是操作潛水器的需要,不過我們只記錄體重不記錄姓名,游客不必擔心個人隱私泄露。而安全培訓主要是避免第一次潛入海底的游客過于緊張。”“寰島蛟龍1”總設計師葉聰說。葉聰也是蛟龍號的主任設計師和首席潛航員。 下潛前,安全員首先叮囑盡量不要碰觸玻璃。與傳統的在金屬殼體上開觀察窗的觀光潛水器不同,“寰島蛟龍”型載客潛水器的載人艙采用了全通透設計,直接利用1段球形有機玻璃和3段圓柱形有機玻璃作為載人艙耐壓殼體,上、前、左、右四個方位均可觀景,給人置身海底的感覺。 全通透潛水器觀景很過癮,但對玻璃材質的強度要求也更高。在30米深的海底,潛水器外殼大拇指甲大小的面積上,要承受3公斤的壓力。為了確保安全,在采購時,對玻璃質量的要求是每平方厘米要能承受9公斤的壓力。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所長翁震平介紹,"寰島蛟龍1’的設計下潛深度是40米,但我們在做質量檢驗時,會把殼體壓到海下90米。”也正是因為海底壓力大,需要游客愛護玻璃外殼。出于安全考慮,玻璃表面劃痕深度超過1毫米,“寰島蛟龍1”就要停止運營。 此外,安全人員還特別提醒,海水會吸收紅色光,所以在海底人的指甲和嘴唇看起來會發綠,這是正常現象,不必驚慌。 潛水器的圓形艙門朝上打開,大小和井蓋相仿,順著立在艙門口的梯子幾步就可以下到艙內。 “寰島蛟龍1”呈膠囊形狀,駕駛艙位于尾部,駕駛艙外有兩排座位,除2名駕駛員外,一次可容納7名乘客。 隨著“寰島蛟龍1”的下潛,海水逐漸沒過頭頂。此時的三亞,室外是30攝氏度的高溫,可由于有空調,潛水器內溫度宜人,即使在30多米的海底,也絲毫沒有憋悶的感覺。 潛水器駕駛室外除了座椅,幾乎看不到其它設備,只是艙門口一個鐵皮柜格外顯眼。為了讓游客感到舒適,儲存氧氣的瓶瓶罐罐都被藏在了“膠囊”之外,只有這個存放救生衣、食品和淡水的柜子被留在艙內:“因為是觀光潛水器,下潛頻率和乘載人數都比蛟龍號大,在設計時我們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寰島蛟龍1’的生命支持系統比蛟龍號還強大。不但配有一鍵逃生系統,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潛水器可以迅速升至水面,我們還準備了可以滿足9個人在海底生活12小時的氧氣和給養。”葉聰說。 據透露,“寰島蛟龍2”號很快也將在三亞交付,“寰島蛟龍3”號“寰島蛟龍4”號也有可能出現在廣西北海。寰島集團和中船重工第702所還籌劃聯合成立公司,共同開拓高科技海洋旅游裝備市場,從事設備的研發、生產、運營、維護,并提供租賃服務。 |
相關閱讀:
- [ 12-11]蛟龍飛天!中國海軍陸戰隊高空跳傘訓練
- [ 09-18]蛟龍號裝備科普基地落戶福州 規劃建設6大功能區
- [ 08-02]探營海軍蛟龍突擊隊:揭秘特戰連長神秘魔鬼訓練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