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追問地方車改五大焦點
2015-12-16 18:09:0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焦點三:取消的公車能省多少錢?至少節省7% 大量公車被取消后,公務支出究竟能節省多少?中央車改辦負責人此前表示,已經批復的29個省區市車改平均節支率在7.88%,其中省本級平均達到11.07%,都高于7%的預期目標。 公車改革專家葉青告訴記者,公車開支包括司機工資、運行和維護費用、車輛折舊三個部分。而如果租車,根據車型一輛車每天幾百至一千多不等,其他費用都由租賃公司負責,政府部門省去了大筆養車費用和司機工資開銷。 陜西省民政廳辦公室副主任陳誠說,民政廳車改前有42輛公車,每年公車支出在260萬元左右。改后減少到10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節支7%不成問題。 焦點四:保留車輛的使用情況如何?發現個別拿車補坐公車現象 如何監督保留車輛的使用?安徽、湖北等省明確規定,一方面為保留車輛安裝識別號牌,為社會監督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安裝定位系統,便于內部監控車輛的運行軌跡,并繼續實施節假日公車定點封存制度。 通過這些措施,車改后公車私用問題有望解決,但“拿著車補仍坐公車”的新問題接踵而至。在陜西省委巡視組對楊凌示范區進行巡視時,巡視組發現有個別“拿著車補坐公車”的現象,并給予當事人行政撤職的處分。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地方在車改后都建立了車輛服務中心或車隊平臺,將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的公車集中管理,在社會化方式無法提供出行服務或突發應急時保障公務出行。但對使用這些車輛的條件并無細則限定,使車輛服務中心的監督管理容易存在“真空地帶”。今年4月,已經實施車改的深圳市被媒體曝光“10人開會帶8個司機”,其中就有領導干部參與車改領取了車補,但在去廣州開會的公務出行中仍向車輛服務中心申請使用了公車。 專家建議,對車改后各地建立的統一車輛服務平臺的運行和監管要加強,對平臺車輛的數量、用途要有嚴格的限定,防止一些地方把各部門公車集中在一起,“新瓶裝舊酒”應付車改。 焦點五:取消公車是否會成“懶政”借口?監督與細則配套有待加強 公務出行長期享受實物保障,不少公職人員養成了“出門就要坐公車”“坐車必須門到門”的傲嬌習慣。公車猛然間被取消,有些人一時難以適應,甚至有“沒了公車就不出門”的懶政心理。 西部某地的一些鄉鎮干部反映,車改后鄉鎮沒了公車,少數干部就不下鄉了,即使領導給交辦了任務,也能不下鄉就不下鄉。“鄉鎮上很多人是事業編制,目前這部分人并沒有領到車補,心理不平衡很容易反映到工作態度上。”一位鎮黨委書記說。 專家認為,車改初期這樣的思想在所難免。但在從嚴治黨的大環境下,只要考核和監督跟上,公職人員是不會因百十元錢的車補而冒險去“懶政”的。 葉青說,不少人擔心沒有了公車,到省委大院、省政府大院等安保級別高的地方開會不方便。其實把私家車停在黃線外,把工作證交給執勤武警就能進去,這么簡單的事情在不少干部看來都是難事,車改重要的就是破除這樣的慣性思維。 當然,在各地實施車改時,也有因制度銜接不到位而造成公務出行缺少保障的情況。廣東江門市一位鎮黨委書記說,我們鎮是江門最偏遠、最窮的鎮,到市里開一次會開車需要兩個小時,拿車補自己開車的情況下,花費高、負擔大。 汪玉凱說,車補是用來保障在劃定范圍內的公務出行,這個之外就應該由差旅費來保障。尤其針對偏遠地區的出行,車改之后這兩方面的銜接細則要因地制宜盡快完善。 記者了解到,部分省份已經開始修訂差旅費管理辦法,做到和公務出行補貼有效銜接。陜西還在研究制定“私車公用、額外補助,包干使用”的辦法保障跨行政區域的公務出行。(記者詹婷婷、張亮、石志勇、張展鵬) |
相關閱讀:
- [ 12-09]中國全面升級審計體系 對四類"涉公"人事全覆蓋|地方車改怎樣杜絕變相福利和"兩頭占"
- [ 12-09]地方車改答疑:怎樣杜絕變相福利和"兩頭占"?
- [ 12-09]官方答疑地方車改:怎樣杜絕變相福利和“兩頭占”
- [ 12-08]中央車改辦:29省份已上報車改方案 全獲審核批復
- [ 12-08]29省上報車改方案 逾8百萬公務人員參改 車改辦詳解|春運熱門票3分鐘"秒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