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伯格重新掌舵彭博社 強推變革重商輕文
2015-12-17 07:49:16??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當了12年紐約市長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卸任之后,于去年9月重返自己一手創辦的彭博社,再度執掌這艘傳媒業大船。 一年多里,他更換部門主管,大批裁減記者,壓縮新聞報道業務,強調為傳統金融業客戶服務。不難看出,布隆伯格有意扭轉自己“缺席”期間的運營模式,試圖把彭博社帶回創建之初的老路上。 【“他回來了”】 布隆伯格告別紐約市政廳之際,外界紛紛猜測這位年逾古稀但氣場依然強大的老人可能會在美國政壇更進一步。然而,沉寂一年后,布隆伯格卻意外選擇回歸彭博社。 此前12年間,彭博社先后交由彼得·格勞爾和丹尼爾·多克托羅夫管理。這兩人皆是布隆伯格的心腹,前者曾是投資銀行家,后者則是布隆伯格多年副手,曾任紐約副市長6年。 這期間,彭博社的新聞業務經歷了一段輝煌擴張期: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媒體辦事處,聘用兩千多名采編人員;位于紐約的總部從《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報業高薪挖走多名“明星記者”;收購《商業周刊》;涉足法律和能源信息領域;媒體形式更加豐富,囊括了電視、廣播、雜志、手機、網絡。 報道業務的擴張得益于布隆伯格多年前栽下的一棵“大樹”——“彭博終端機”。終端機提供詳盡的金融數據信息,吸引大批有錢用戶,為彭博社帶來豐厚收益。這些收益確保記者編輯專心提供有品質的新聞報道;反過來,優秀的新聞報道則鞏固彭博社的聲譽,讓終端機用戶更有信心、更忠實,心甘情愿每年支付2萬美元購買資訊。 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這種獨特的“彭博模式”實現了新聞報道和金融服務的良性互動,有效滿足各方需求,稱得上媒體行業發展典范。 然而,隨著布隆伯格歸來,“彭博模式”開始發生變數。 人事變動首當其沖。前首席執行官多克托羅夫宣布辭職;擔任新聞主編25年的馬修·溫克勒被撤換;數名高層主管離開彭博社;僅去年9月份一個月內,80名記者被裁員,包括華盛頓記者站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報道的記者。 多克托羅夫稱,自己不顧布隆伯格挽留執意辭職,是希望更多投身公益事業。不過,在布隆伯格決定重返彭博社之際,多克托羅夫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曾帶著“古怪的微笑”說了這么一段話:“邁克爾對彭博社而言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創造了這個世界,定下‘十誡’,然后消失了。如今,他回來了。你必須明白,一旦神歸來,一切將會變化。” |
相關閱讀:
- [ 08-25]彭博創始人布隆伯格:短期起伏無法掩蓋中國的巨大潛力
- [ 08-18]張高麗會見彭博有限合伙企業創始人布隆伯格
- [ 01-02]白思豪接替布隆伯格宣誓就任第109任紐約市長
- [ 12-19]布隆伯格告別演說回望紐約市長生涯:風風火火12年
- [ 03-27]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斥資千萬美元投放控槍廣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