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手機(資料圖片) 韓媒稱,在中國,世界一流企業只要推出新商品,馬上就會出現仿制品并進行量產。這就是中國產品被稱為“山寨品”或“低檔產品”,或聽到“覺得便宜就買了中國產的紅酒酒柜,結果不到半個月就壞了”的嘲諷故事的原因所在。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2月16日報道,當韓國正在如此驕傲自滿時,中國產品正在襲擊韓國國內市場,而且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去年中國的手機市場上小米超過了三星電子的消息就僅僅是競爭開始的信號彈而已。本月內為拿下小米總代理合同,韓國國內企業正在展開激烈的暗中競爭,由此可見中國產品早已滲入到了韓國內部。另外,中國商用車企業北汽福田汽車(FOTON)的高端皮卡——拓陸者(Tunland)正在悄無聲息地蠶食著韓國市場。 中國產品進軍韓國國內市場的事例不勝枚舉。從明年開始韓中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后,這樣的趨勢更會正式形成,但韓國有可能對此束手無策。這是因為隨著市場的開放,消費者會不自覺地開始重視性價比(價格對比性能)。為了迎合這樣的趨勢,甚至連韓國國內大企業也開始對中國產品的供應摩拳擦掌了。12月15日,LU+啟動了華為智能手機“Y6”的市場銷售。出廠價是韓國國內智能手機中最低的,僅為15.4萬韓元,若獲得補助金,就相當于是“免費機”。還聽說華為在韓國建立了服務中心,看來已經深深打入韓國市場內部了。 雖然睜大雙眼隨時保持警惕,卻依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這是滿足于現狀的企業與被規定絆住手腳的政府的“杰作”。競爭當事人,即企業負有重大責任。這是在重蹈過去美國和日本企業的覆轍。美國企業于1970~80年代將半導體產業的主導權拱手讓給了日本的后起企業。為了生存,雖然美國企業與日本企業共享技術并共同研發(R&D),但為時已晚,無計可施。汽車領域也有類似的遭遇。90年代以后,日本在造船、半導體、電子電器領域洋洋得意,結果被韓國搶占了上風。最近,被中國技術崛起追擊的韓國企業也陷入了同樣的境遇。 產業需要不斷進化為高附加值產業,因為后起之秀在不斷追擊。美國于2000年代在信息通信技術(ICT)領域尋找到了突破口,日本正在全力發展宇航和機器人領域。其間,韓國沉醉于暫時超越了日本電子電器產業的優越感,像一只在慢火加熱的涼水中的青蛙一樣對中國的追擊睜只眼閉只眼。技術也遵循“花無百日紅”的道理。就算是現在,韓國企業也應該提高主力商品的競爭力,挽回其間在生物、宇航、電動車、物聯網等尖端領域的不振局面。 韓國政府為此應該徹底廢除對企業的出資限制、行業限制和位置限制。中國已經宣布,在2025年之前將追趕上法國和韓國的技術。現在韓國已經沒有時間再按照開發年代的慣例為企業決定位置、決定發展行業了,因為這種方法正在阻礙企業的成長與進化。 ?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