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防毒面具的礦山救援隊員王國鵬,每隔半小時便將從事故井口溢出的有毒氣體小心地收集在一個特制袋子里。此時距離鶴崗向陽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已過去24個小時,他和他的近百名戰友一直守候在這里,半步不敢離開。 “這是我見過的風險最大的一次事故救援,一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正常值近700倍。”有著二十年救援經驗的王國鵬小跑著將氣體樣本送到指揮部,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中,他身上還冒著熱氣。 記者站在距離事故井口不到一百米的警戒線外,刺鼻的氣體令人咳嗽不止。 在井口不遠處,救護車、消防車和礦山救援車輛已準備就緒,安靜地等待指揮部的命令。 已經整夜未合眼的事故新聞發言人張欽祥眉頭緊鎖,“由于井下一氧化碳濃度超過正常值近700倍,井口溫度高達65攝氏度,導致救援難度較大,為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救援隊員對事故井口進行實時監測,井下救援尚需條件成熟時展開。” 據張欽祥介紹,事故煤礦為核定年產15萬噸,實際年產4萬噸的個人煤礦,證照齊全,已通過驗收。“礦主說,事故發生時煤礦處于正準備給工人放假狀態,部分工人正在進行井下維護。” 事故發生前,有52人在井下作業,提前升井33人,19人被困。據礦方反映,事故發生后,在初期探查時,災區里又聽到爆炸聲。 截至17日3時30分,經井下探查,結合地面回風井觀測數據:甲烷0.17%、氧氣4.575%、一氧化碳14650PPM、二氧化碳14.836%、乙烯50PPM、乙炔4PPM。 “目前一氧化碳濃度保持在15000PPM以上,救援隊根本下不去,形勢不太樂觀。”這是記者在采訪多個救援隊員后得到的最一致、也是最無奈的回答。 “根據災區氣體變化趨勢顯示,一氧化碳每小時上升4000PPM、空氣溫度每小時上升約10攝氏度,火勢發展迅速,受火風壓影響,有燃及地面的可能。”張欽祥表示,井口允許一氧化碳濃度最高值為24PPM,礦工方可入井作業,如今已超出太多,“人只要吸一口,立刻就會致命。” “救火是第一要務,但從目前情況看,用灌水和打入惰性氣體的方式救火都很難見效。”張欽祥說,新的救援方案正在等待更高級別的事故救援專家抵達現場后制定。 東北的夜晚降臨得早,救援前線指揮部燈火通明,救援者們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期待著奇跡的發生。(記者潘祺、梁冬) |
相關閱讀:
- [ 12-17]黑龍江鶴崗煤礦事故追蹤:被困19人已無生還可能
- [ 12-15]湖北省推進煤礦安全生產大檢查“回頭看”
- [ 12-14]福建煤監局持續推進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
- [ 12-14]煤礦從黃金時代到鐵銹時代 噸煤價不抵一方沙子錢
- [ 12-11]中國煤礦文工團《追夢》演出季將舉辦(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