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要之年”:中國經濟轉型獲新重大突破
2015-12-18 10:52:2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從出口看,中國外貿發展的新動能正在積聚,對外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1-11月,一般貿易、民營企業、機電產品和新興市場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鐵路、通信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增長超過10%,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有所下降。 從生產要素驅動看,以“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為內涵的“雙創經濟”已然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今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天都有1.2萬戶企業新注冊登記。千千萬萬企業的經濟活動激發了市場活力,而創新型企業的大量涌入促動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的加快孕育成長。 從供給看,在不久前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經濟轉型理念,旨在做好傳統需求管理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加有效供給。一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簡政放權、賦稅改革、金融改革等舉措,為激發市場活力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這次為中國新五年規劃定調的會議上,中共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問題為導向,聚焦中國發展現階段突出短板,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的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均已發生巨大改變。繼2012年中國服務業占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后,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占GDP比重達51.4%。與此相對應,服務業就業規模也從2.63億人增至3.14億人,成為“中國最大的就業產業部門”。農業就業比重低于30%,提前實現了2020年的設定目標。 “中國的經濟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其理想狀態是就業穩定、銀行不良資產率低、政府財政收支平衡和企業效益改善。”張立群說。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新增就業106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9%,銀行業整體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定;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7.6%,財政收支運行平穩,與整體經濟運行相協調。 中國正在著力推動兼并重組,加快落后產能淘汰和“僵尸企業”退出,促進企業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回升。 擘畫“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可以預見,這一最高規格的中國年度經濟會議,將為中國經濟轉型取得更多、更重要的突破精心布局。正在經濟領域發生的這些前所未有的變化和突破,說明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 |
相關閱讀:
- [ 12-18]商務部:預計全年外貿對經濟貢獻率為12.3%
- [ 12-17]以“互聯網+”推動中國經濟快速轉型升級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