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2014年春天,韓夢(音)拿到獎學金,離開中國前往蒙大拿去學習英語。雖然她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學城,但她發現自己很難與同學和老師交流。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16日報道,不過就在幾個月后,她在英語老師組織的一個派對上驚喜地遇到幾個華人女孩。問題是,她們都是孩子。像阿納卡,她是一名8歲的女孩。韓夢找到她的母親,后者解釋說自己在中國南方的廣東省收養了這個孩子。 這個突如其來的發現觸動了韓夢的感情。她在北京當了十幾年的報社攝影記者,也曾看到過中國的孤兒院,那里的條件糟糕。 報道稱,中國最近取消了獨生子女政策,雖然中國人喜歡男孩的文化習俗一度讓許多孤兒院里滿是女孩,但活動人士說,因為負擔不起醫療費用和害怕社會上的歧視,家長也會遺棄天生殘疾的男孩和女孩。 韓夢想知道這些被收養的孩子在新的環境中有什么感受。他們會被孤立嗎?他們感到孤單嗎?他們會想念自己的親生父母嗎?在拿到獎學金去馬里蘭學習新聞后,這些問題促使她開始進行調查。 她說:“我想告訴中國讀者,被收養的華人在美國是如何生活的。他們過著什么樣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韓夢通過網上廣告去尋找收養華人孩子的家庭。第一個作出回應的是謝麗爾·吳,她在中國江西省收養了她的女兒。吳女士在華盛頓給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授課。她說:“我的工作是照看殘疾兒童。所以我一直希望從中國福利院收養一個孩子,親自來照顧她。” 吳女士給韓夢介紹了一個網站,一些收養孩子的家庭常常在網上聯系舉行聚會和其他活動。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她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與10個州的大約30戶家庭取得了聯系。 韓夢說:“一開始,我非常欣賞這些美國家庭。如果不是他們收養了這些孩子,那么這些孩子在中國會過得不好。” 雖然被收養的華人孩子現在過著安逸的生活,但她了解到他們面臨一個普遍的難題。韓夢說:“當他們長大變成青少年時——到11歲、13歲,或者14歲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思考自己在哪里,為什么會在這里,他們為什么不同于其他人。”她還說:“這些孩子會想:‘我的親生父母在哪里?他們為什么不要我了?他們為什么把我遺棄在街頭?’” 報道稱,這些問題會驅使他們采取不同的行動:從學習語言和文化課,到當他們足夠大時去中國看一看。 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兒童福利學者計劃的負責人維克托·格羅扎表示:“當被收養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遇到所有青春期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時,一些人想尋找他們的根,與他們的親生父母取得聯系。另一些人則希望學習中國文化,他們并不是很關心自己的親生父母,更關注文化方面的東西。其他人只想在同齡人和他們生活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報道稱,很多孩子想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個過程在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少孩子被遺棄在街頭,沒有任何書面證明,中國也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系統來追蹤這些孩子或者他們的親生父母,其他人可能只想繼續往前走。韓夢試圖幫助她的一個調查對象,通過醫院和當地警察部門找到其親生父母。但當她找到孩子的父親時,對方承認了自己的身份,隨后開車離去。 即便孩子的親生父母后來很難再接受他們,韓夢在調查中發現,總的說來,許多中國人認同和感激這些孤兒被美國人所收養。 韓夢說:“美國家庭給了這些兒童更好的生活,對此我非常感激他們。另一方面,我想讓被收養的華人袒露心聲。他們有什么感受,領養對他們的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我希望這個項目能成為一座文化橋梁。即便被收養的華人孩子是美國人,他們仍然和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編譯/楊雪蕾) |
相關閱讀:
- [ 12-19]中國留學生遭耶魯開除引思考 名校背后的沉痛面
- [ 12-14]耶魯開除一患抑郁癥中國留學生 引發千人抗議
- [ 12-11]耶魯大學千人請愿 要求恢復中國留學生學籍
- [ 12-09]北京煎餅果子紐約走紅 中國留學生創業賣煎餅
- [ 12-04]吉爾吉斯媒體:比什凱克成中國留學生第二故鄉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