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德國媒體報道,許多人以為,一度造成大規模感染的梅毒在德國已獲控制。但最新報告顯示,近年德國感染梅毒的案例有不斷增加的趨勢,大城市柏林和漢堡的確診病例更遠高于其它城市。 梅毒被形容為是性病中的“變色龍”,因為它的癥狀經常既不明顯而且無痛感,不少人在被病毒感染后毫不知情。位于柏林的羅伯特·科赫醫學研究所(RKI)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通報的新確診人數達到新高,共有5722人。該研究所指出,自2010年來,感染梅毒的人數不斷增加,此一趨勢在2015年上半年依舊持續。 男同性戀者是可能感染梅毒的主要群體。女性之間或異性戀者感染梅毒的人數則占少數。羅伯特·科赫醫學研究所的數據指出,84%患者的染病原因是男男性行為。大城市也是梅毒病例增加的因素:在夜店、桑拿和色情電影院林立的柏林,梅毒患者人數便遙遙領先其它聯邦州。2014年,柏林的新確診病例比例是每10萬居民中,就有31人染病。從居民比例看來,德國首都染梅毒的人數與全國境內中型城市(每10萬人有7.1人)相比高出逾四倍。漢堡的新確診人數則為每10萬居民中有19.7人染病。 德國性病學協會(DSTIG)主席布勞克邁耶爾教授(Norbert Brockmeyer)表示,周末狂歡時,冰毒等興奮劑的使用也是造成梅毒感染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在使用毒品后,人們會降低風險意識。 危險性行為的風險 不過在大城市外,病毒也正逐漸擴散。羅伯特·科赫醫學研究所的數據指出,如今近三分之一的通報病例是來自人口少于10萬人的城鎮。該研究所的性病專家布雷默爾(Viviane Bremer)表示:“我們推測,男性更容易通過互聯網上的約會程式等平臺,結識其他男性。”德國性病學協會主席布勞克邁耶爾也分析,由于已經通過“約會APP”交流,使用者可能產生與對方熟識的錯覺并盲目信任,不少人在發生性行為時不使用避孕套。 上世紀80年代艾滋病爆發,“安全性行為”的概念遂被廣為推行,梅毒的病例因此也有所減少。不少人以為,梅毒在德國早已獲得控制。目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已能通過藥物控制,在不使用避孕套的情況下,伴侶也幾乎不會被傳染。如此看來,梅毒病例的快速增加是否與此有關?部分人相信,兩者之間確實存在關聯。艾滋病援助組織則正在等待最新的研究報告出爐,不愿在此時做出臆測。 性病專家布雷默爾表示:“我們不斷在研究中發現,艾滋病抗體陽性者更傾向于與其他艾滋病患發生性行為。我們無法從通報數據中知曉,但是推測,許多梅毒病例發生在艾滋病抗體陽性者身上。” |
相關閱讀:
- [ 11-23]日本國內梅毒病癥急增 感染力超艾滋病
- [ 05-29]患梅毒女子醫院產女后離開 嬰兒疑遺傳母體梅毒
- [ 01-14]山東販嬰案續:廢廠房成產房 7名幼兒患梅毒艾滋
- [ 09-18]澳洲梅毒感染率達史上最高 男同成最易感染人群
- [ 06-27]男子中年時因吸毒染梅毒 未治愈引發老年癡呆
- [ 11-22]女教師公招因“梅毒”被拒續:紀委稱可申請復查
- [ 08-05]貴州選調生頭名疑"被梅毒" 非指定醫院檢測正常
- [ 08-04]女生考貴州公務員疑“被梅毒” 領導教育她要相信組織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