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花樣百出,“偽車改”裹亂 一年多來,車改成效喜人。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新現象、新問題接踵而來。一些部門和地區“跑了調”、“變了味”的“偽車改”,嚴重影響公車改革的進程。記者調查發現,“偽車改”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交通補貼上“謀福利”。據報道,遼寧省遼陽市弓寧區委、區政府正職每年車補8萬元、深圳市口岸管理服務中心總經理每月車補6800元……這些車補遠遠超出中央和國家機關車改補貼標準,被輿論稱為“最牛車補”。“公車改革本意是為了減少消耗,降低腐敗發生幾率,但不少地方把車補當成了福利,讓車補變相成為公職人員謀利加薪的途徑。”福建省尤溪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施劍峰說。 在車輛使用上“搞變通”。公車改革中取消了一般公務用車,但保留了必要的執法執勤、機要通信、應急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及按規定配備的其他車輛。一些黨員領導干部把僅剩的幾輛公務用車設為自己的“私車”;或者以“借”之名霸占下屬企業、社會組織的公務用車。“從這種‘暗度陳倉’的做法可以看出,公車改革任重而道遠!”福建省寧化縣紀委常委、宣教室主任邱北苓如是說。 在公車管理上“潛規則”。有的單位負責人利用職務另起爐灶,私人組建起所謂的“社會化”機構,以高于市場價格服務本單位。還有的單位與提供公車服務的社會機構搞“合作”,或定向高價指定,或索要年節福利,或為領導私車“買單”,致使公車改革經濟費用不降反升,滋生新的腐敗。江蘇省直機關公務員錢光耀發現,一些基層單位的公車服務平臺變了味,有一次某縣直屬單位領導到省里開會,表面上看是機關車隊租的車,“但更像是專車,司機跟他熟得很。” 3 任重道遠,“后遺癥”須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公車改革減少和避免鋪張浪費,管理服務更加透明,有效遏制奢靡之風。對作風建設是強心針,也是催化劑,能有效促進黨政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廉潔自律、作風轉變。而“偽車改”不僅極易破壞黨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容易造成國家資產的巨大流失,危害不容小覷。 記者調查發現,那些遲遲沒有推進的地方,不光是改革的態度問題,還包括既得利益者對可能減少利益而猶豫不決,存在慢作為、不作為的人和事。湖北省公車改革讓千名廳官失去了“座駕”,部分廳官交車前依依不舍,表示“最后一天,還是要享受一下待遇”。有些廳官交完車的第二天很不適應,仍然想單位派車。福建省經信委監察室副主任熊宗材形象地稱之為“官轎子沒了,官架子還在”。 一些地方車改進度慢,雷聲大、雨點小,甚至空有雷聲不見雨點。而今年1月至8月,全國查處的5546起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問題,也說明公車改革的復雜性與艱巨性。 專家表示,公車改革,不僅要管住公車,更重要的是管住公車背后的人,讓公車真正姓“公”。因此,要確保公車改革在陽光下進行。政府機關對公車的使用、管理等信息應當通過正常渠道向全社會公開,車改決策應通過聽證會等形式,鼓勵民眾廣泛參與,集思廣益。 “落實車改,監督要跟上,預防上面九級風浪,下面風平浪靜。”福建省清流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鄭龍華說,“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發揮好公車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他建議,對公務用車使用特殊的統一牌照,公務用車顏色、標識等明顯區別于其他車輛,設立專門的舉報電話、網站或信箱等,讓公權力受到群眾的有效監督。 同時,要出臺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對陽奉陰違的“偽車改”持“零容忍”態度,對“偽車改”問題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核查處理一律從快、從嚴,并及時點名曝光,形成警示震懾,讓心存僥幸者產生畏懼,不敢任性用權。嚴格落實“一案雙查”制度,加大對一把手的問責力度,讓主管領導不再對車改亂象視而不見。 此外,公車改革不能局限于改在當下,更要杜絕車改“后遺癥”。這就要求,一方面應盡早制定規范的公車管理機制,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嚴格執行。另一方面,要完善行政效能考評,避免出現電話遙控代替實地走訪、上報材料代替檢查調研等懶政怠政行為。(本報記者陳金來 通訊員 張祥經 李祥嬌) |
相關閱讀:
- [ 12-18]福州草擬公車改革總體方案 實物保障變貨幣補貼
- [ 12-18]福建公車改革方案:福廈泉市直單位保留不超160輛
- [ 12-18]2015年福建省公車改革方案正式出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