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由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再加上臨近年底,外界近來對中國經濟的關注再度升溫,其中不乏“唱衰”的聲音。美國彭博社20日稱,要了解關于中國經濟的人氣變化,只需從谷歌搜索中就可見一斑。根據美國搜索引擎巨頭谷歌提供的數據,2014年搜索興趣反映出中國不斷上升的實力,諸如“中國最大經濟體”“中國頭號經濟體”“中國反超美國經濟”等成為搜索熱詞。這種情況在2015年發生改變。隨著中國股市市值蒸發5萬億美元且經濟鮮有好轉跡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谷歌上搜索諸如“中國經濟崩潰”“中國經濟崩盤”和“中國經濟危機”等詞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則援引紐約一家咨詢機構的報告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正處于“危險”境地。 這些說法顯然夸大了危機,沒有了解中國結構改革、增長趨穩的全貌。《日本經濟新聞》21日在報道中說,中國雖然出現減速,但依然保持7%左右的增速,這一點也是事實。調查顯示,認為中國經濟現狀“正在惡化”的日本企業家占54.4%,而認為“正在擴張”的占16.6%,高于上次調查的8%。中國政府不再單純追求增長,而正在加快推進旨在提高經濟質量的結構改革,火車頭正在改變。 “‘中國崩潰論’錯在哪里?”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1日以此為題刊發的文章稱,想象中國經濟列車脫軌并不難,14年前我來到亞洲時,日本就有許多人這樣預測。如今以某些標準衡量,中國非但沒有崩潰,而且已變得越來越強大。中國的產出是日本的兩倍多。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去年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在短短15年間,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從美國水平的8%躍升至25%。在日本,許多人私下里希望看到中國倒下。這并非毫無緣由,他們害怕一個不放過歷史問題、一心復仇的強大鄰國。然而,在美國和歐洲,同樣有人錯誤地把中國當“紙房子”。 民盟中央經濟委員會主任何茂春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確面臨不少問題,尤其在確保“新常態”下的增長速度、完成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以及保障就業等領域面臨不小挑戰,但不應因此就對中國經濟發展持悲觀態度,“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就更不足為信。何茂春指出,中國經濟經過3年的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一定成效,而創新機制、“一帶一路”“服務經濟”和財政稅收政策的調整也使中國經濟具備了進入新一輪增長的條件。此外,民間消費的增加、海外凈收入的穩定增長、國家主導的投資的恢復也為經濟“回暖”打好了基礎。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李勇 青木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白云怡 邢曉婧魏輝】
|
相關閱讀:
- [ 12-21]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前景可期
- [ 12-19]“創”出中國經濟的強勁動力
- [ 12-19]中國經濟有理由繼續自信
- [ 12-19]理性看待中國經濟增長減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