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峰
徐洪才
白明
李鐵
權衡
楊松
趙錫軍
何維達 1 供給側 【會議提出】 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專家解讀】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過去常說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都是從需求方面推動經濟發展,但這幾年供給端出了問題,表現在一方面產能過剩,另一方面,老百姓需求的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卻難以滿足,致使大量國內消費需求轉向海外。 供給方面出現的問題其實是結構性問題,所以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其核心是結構調整。幾天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明年的供給側改革要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化解房地產庫存”、“保持有效投資力度”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 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需求方面也不能偏廢,要“兩頭促進”,不能“一頭沉”。需求側改革也存在結構性問題。在投資和消費的結構中,過去多依賴投資,現在應增加消費的比重,以消費拉動經濟;在消費中,過去政府消費占比大,居民消費少,今后應提高居民消費。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謝太峰 2 創新創業 【會議提出】 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改革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 【專家解讀】 創新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理論、技術、模式等創新。技術創新可以提高效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如,“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 ”等。體制機制創新涉及改革,按照計劃,新一輪改革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務繁重,國企、財稅、金融體制、土地制度、戶籍等改革都將有大的推進。 要推動全社會力量進行創新、創業。社會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包括國有和民營企業,要激發它們的創新動力,特別是國有企業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個人是創業的主體,要改革科研、教育體制,解決當前應試教育和科研體制的弊端和問題,培養創新型人才。 企業、政府、科研機構三者應協同努力,共同打造公共創新平臺,在社會上形成整體創新合力,給那些有創新能力但資金缺乏的個人提供更多的幫助。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支持,所以要通過金融創新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如,大力發展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等新型金融業務支持創新創業。還應鼓勵跨國創新合作,特別是重大技術研發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 |
相關閱讀:
- [12-22] 歐盟宣布再度延長對俄經濟制裁
- [12-22] 臺明年經濟增速目標底線保二
- [12-22] 俄總理簽署命令對烏克蘭實施經濟反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