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為“工運之星”、曾被某媒體評為“年度公益人物”的番禺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負責人曾飛洋,以服務部為平臺,利用境外組織的資助插手數十起工人維權事件,鼓動罷工使維權走向極端。目前,曾飛洋、孟晗、何曉波等7人已經被警方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近日,記者趕赴廣州,采訪專案組民警以及犯罪嫌疑人,揭露“第一個國內勞工NGO”這一非法組織的真實面目。 □事件 勞工機構涉嫌策劃聚眾擾序 今年12月初,有消息稱,廣州勞工NGO工作者曾飛洋、朱小梅等人失聯。佛山南飛雁社工中心負責人何曉波、向陽花女工服務中心負責人駱紅梅等人也被警方帶走調查。 隨后,廣東警方向記者證實,曾飛洋等人確實已經被警方帶走調查,目前番禺打工族文書處理服務部主任曾飛洋和孟晗、湯歡興、朱小梅、彭家勇、鄧小明等相關人員,以及南飛雁機構負責人何曉波共7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經被警方采取強制措施。 據警方調查,以曾飛洋為首的犯罪團伙,以服務部為平臺,組織策劃多起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案件。何曉波等其他勞工機構負責人,與曾飛洋及他控制的服務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警方從曾飛洋辦公室和其家中,搜查出大量中國勞工運動報告、反動書刊、口號標語和培訓資料,以及他在國外參加培訓和罷工的照片等大量材料,上述物證足足裝了十幾麻袋。 記者網上查詢發現,曾飛洋曾經接受過多家媒體的采訪。在這些報道中,曾飛洋的“打工族服務部”被稱為國內最早的NGO組織之一,“第一個國內勞工NGO”等等,曾飛洋還曾被某媒體評為“年度公益人物”,名聲大噪。廣州當地一家媒體的記者坦言,曾飛洋經常以勞工維權專家的名義接受采訪。 近日,記者赴廣州專訪專案組成員及相關人員,了解案情細節。 □調查 身份 在校時嫖娼后隱姓埋名 “猶如一個兵蟻,更似一個將軍。”“在社會喪失痛感的地方堅守疼痛,在法律屢屢失守的地方修復公平,在殘肢斷臂的人群中,用不懈的付出尋找生命的完美。”在面對媒體和外界時,曾飛洋將自己包裝成一個追求社會正義的人。 然而,被境外組織奉為代言人的“勞工維權專家”曾飛洋,在曾經的下屬蔡嬌、湯歡興等人的眼里,則是一個為斂財不擇手段的人。但即使是他們看到的,也只是曾飛洋的一面而已。隨著警方調查的深入,曾飛洋的“多面性”暴露了出來。 根據打工族服務部官方網站上的資料,曾飛洋1974年出生于番禺,1996年就讀于華南師范大學法律專業,畢業后曾在南雄司法局工作。不到一年,曾飛洋就跳槽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在面對媒體時,曾飛洋解釋辭職的理由時稱:“每天喝茶看報紙,太清閑了。” 但警方調查的證據卻顯示出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經歷”。曾飛洋真名曾慶輝,曾考入廣州的一所中專學校,在校期間因為嫖娼被校方開除。回到原籍的曾慶輝,以自己的城市戶口為條件,與一名叫“曾飛洋”的農業戶口同鄉對換身份,并以對方的身份再次參加高考,考入華南師范大學的大專班,此后一直冒用“曾飛洋”。在南雄司法局工作期間,曾飛洋又長期與一個有夫之婦糾纏不清,并因侮辱婦女被拘留15天,不得不辭職。 起步 接手服務部曾出境培訓 警方掌握的情況顯示,1998年,曾飛洋加入服務部,在創始人廖曉峰離開后全面接手,對外號稱服務部主任、總干事。2007年,該服務部被工商部門注銷登記,目前未在任何行政部門登記注冊。 2002年起,曾飛洋成為該組織負責人,與一些境外組織和外國駐華使領館長期保持密切聯系,多次出境接受培訓,回國后在境外資金的支持下長期從事“勞工運動”,并以向境外提供中國的“勞工運動”情況報告作為條件。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飛洋號稱自己的月工資只有幾千元,生活困難,服務部也舉步維艱。但根據警方的調查,曾飛洋名下不但有汽車,還在番禺市中心有兩套房產。其中一套以其妻弟的名義購買,然后又高價租給服務部,套取境外組織的資金。 “每插手一起勞工糾紛,曾飛洋在勞工維權界的地位和聲望就更大,騙取工人們對他的信任就更深,換取境外組織資助他的籌碼就更重。”辦案民警表示,加之曾飛洋想方設法在媒體上亮相,名氣飛速積攢,為他帶來眾多追隨者。 服務部的骨干人物孟晗,曾因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被判刑9個月。網名北國的湯歡興,專門負責網上的煽動、宣傳。彭家勇、鄧小明均為服務部原項目干事,兩人都參與了廣州利得鞋廠罷工。據湯歡興稱,服務部一切都由曾飛洋說了算,孟晗負責工人會議的籌備,朱小梅負責具體聯系工人。 手段 借勞資糾紛鼓動大罷工 根據警方的調查,近年來,曾飛洋等人借助服務部,頻繁插手珠三角地區的勞資糾紛事件,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軍區總醫院、大學城環衛工、南沙聯盛模具廠、恒寶珠寶首飾廠等數十起罷工事件的背后,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 除了采取十分激進的罷工方式,曾飛洋等人還煽動部分工人聯名罷免一家工廠的工會主席,非法控制某工廠人事主管的人身自由,煽動工人圍攻執法機關等。 在工人罷工事件中,服務部所起到的不只是服務作用,還有組織、策劃和領導作用,鼓動工人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如果工人代表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就通過其他工人,將代表罷免。 警方調查發現,曾飛洋等人每次插手勞資糾紛,有著固定的套路和嚴密的計劃: 調查企業每次介入前,他們會提前調查企業的情況,將目標對準有影響力的外企或者勞動密集型企業,或者比較敏感的行業,評估是否具備提供大筆資金解決問題的實力,以及能否引起轟動效應。 接觸工人通過散發名片、熟人介紹等方式與工人接觸,組織召開工人代表大會,從中選出性格激進的工人代表。“打著免費維權的旗號,說法又比較正義,因此容易蠱惑工人。”辦案民警告訴記者。 鼓動罷工服務部會對工人進行集中培訓,向工人傳授罷工的方法,播放其他國家和地區勞工運動的視頻,甚至帶著工人代表到其他勞資糾紛現場“觀摩學習”。 制造影響煽動鬧事,包括策劃罷工方案,教唆工人拒絕通過合法渠道維權,而是以激進方式迫使廠方答應條件;鬧事過程中,使用微博、微信等將現場圖片發到境內外網站上,進一步擴大影響。 慶功洗腦最后,在每次罷工之后,曾飛洋等人都要召開大規模的慶祝會議,贊揚工人們做得好,讓他們把罷工的風格堅持下去。 擴張 設分支機構給工人洗腦 據了解,服務部內部也矛盾重重,多人對曾飛洋不公示財務狀況等情況表示不滿。作為服務部前出納的蔡嬌,從2006年以來向多個部門實名舉報曾飛洋,舉報的罪名包括侵占資助資金、偷稅漏稅等。曾飛洋以前的手下,還舉報曾飛洋借維權之名侵占工人的財產。 調查顯示,曾飛洋等人也在不斷擴充勢力,先后在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等地發展多家分支機構,舉辦所謂“工人領袖研習班”。曾飛洋在接受境外媒體采訪時稱,其“服務部”已成為中國勞工NGO的“黃埔軍校”,何曉波、駱紅梅等人,都曾經在曾飛洋手下干過。根據曾飛洋的說法,佛山的南飛雁社工中心和東莞的燭光服務中心等組織,以前實際上就是打工族服務部的分部,后來獨立出來。據警方調查,這些所謂的維權組織,其運行模式與服務部如出一轍,同樣接受境外組織機構的資助。 據記者了解,不但與其下屬矛盾重重,在幫工人“維權”過程中,曾飛洋甚至向接受其幫助的女工下手。曾飛洋向這些女工發送粗俗下流的短信、微信,挑逗勾引女工,至少有8名維權女工、女志愿者與曾飛洋有染,并長期保持情人關系,2名女工多次為其墮胎。警方在搜查曾飛洋住所時,還查獲大量的淫穢物品。據了解,曾飛洋熱衷網上“裸聊”,向不同女性發送露骨短信等。曾飛洋還加入了裸聊群,因在群里表現“太過下流齷齪”,而被踢出群。 □案例 工人因為社保和公積金問題,準備與廠方談判維權。工人最初是想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服務部的人卻提出了罷工的建議。在第二次罷工后,廠方基本答應了工人的條件,工人代表本來打算就此打住,但服務部的人員要求繼續罷工。服務部又組織工人另外選出十余名“聽話”的工人代表,并進行了第三次罷工…… 初期 工人想談判被鼓動罷工 打工族服務部的官方網站顯示,該服務部義務為打工者打官司,提供法律咨詢,開辦各種法律講座,開展工人代表培訓,“受到各行各業打工一族的真心歡迎”。 該組織在官網上的“公益業務”一欄中,注有“為中國勞工依法、理性地維護合法權利”。但警方指出,該組織在工人維權事件中,遠遠偏離了理性和法律的底線,聚眾鬧事,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 在打工族服務部官方網站的“利得專題”一欄中,服務部制作了28期簡報,對從2014年12月至今年4月發生的廣州利得鞋廠工人維權事件進行了描述。根據其描述,此次維權經過3次共計11天罷工,5夜守廠,4輪勞資集體談判,跨時長達10個月。 原利得鞋廠兩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人代表向記者證實,2014年8月份,工人因為社保和公積金問題,準備與廠方談判維權。此前,通過別人介紹,工人代表認識了曾飛洋。在此之后,服務部先是將工人代表約到服務部商量,后又來到工廠組織工人代表開會。兩名工人表示,他們最初是想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服務部的人卻提出了罷工的建議。曾飛洋等人介入后,對工人代表進行培訓,播放其他工廠罷工的視頻和照片,指導他們如何發動工人參加罷工。 操控 代表不聽話紛紛遭誣陷 兩名工人代表告訴記者,他們并不清楚打工族服務部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只是看到他們愿意免費幫助,就聽信了對方的話,采取了罷工的方式進行維權。在今年4月20日的第三次罷工中,數百名工人封堵了工廠大門,不許運輸車輛出入。 在第二次罷工之后,廠方基本答應了工人提出的條件,答應補交社保、補償公積金,并在指定日期完成工齡補償等。但由于需要時間,一時沒有到位。工人代表本來打算就此打住,但服務部的人員找到工人代表,聲稱老板是忽悠工人,要求繼續罷工。“覺得他們越來越不對勁,就不怎么聽他們的了。”兩名工人說。 今年3月至4月間,服務部多次聯系工人代表,要求召集工人開會,商討繼續罷工,但遭到工人代表的拒絕,拒絕也為工人代表們帶來了麻煩。“造謠說我們這些代表被老板收買了,給了幾十萬。”一名工人代表事后說起此事,仍然感到委屈。其他工人在服務部的“蠱惑”下,差點對工人代表拳腳相加。 此后,服務部又組織工人另外選出十余名“聽話”的工人代表,并提出新的要求,并進行了第三次罷工。 局面 訴求未滿足工廠受損失 服務部骨干孟晗、湯歡興等人奉曾飛洋之命,在現場帶領工人們高呼激進口號,不斷煽動工人情緒。數百名工人封堵了工廠大門,不許運輸車輛出入,并且以阻塞樓梯、威脅謾罵的方式阻止其他工人正常上班。工人們高呼口號、群情激憤,場面一度異常混亂,幾近失控的邊緣。 這場罷工持續了6天,工廠被迫停產,全體員工無法工作,工廠周邊的群眾也不堪其擾。而且,這也是2014年12月以來利得鞋廠出現的第三次罷工。 直到政府部門介入,事態才逐漸平息。但是,工人的訴求并沒有得到百分之百滿足,工廠也因為停工蒙受了40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 內情 有意造亂象之后玩失蹤 今年45歲的湯歡興原是江西人,網名“北國”,服務部曾經的3號人物、曾參與利得鞋廠罷工。 被抓后的湯歡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去年4月份,他在鄭州的一個會議上認識了曾飛洋,對方邀請他加入。當年9月,他來到服務部,主要負責網站編輯等。但在今年5月底,因為覺得價值觀不合,湯歡興離開了服務部。 警方調查顯示,在利得工人罷工事件中,湯歡興協助曾飛洋聯系工人,組織召集工人培訓及開會,并教工人如何用qq、微信等發送信息和圖片。在罷工期間,湯歡興還在qq群里以工人代表的名義發布“罷工”指令,在網上宣傳罷工事件,引起社會關注。4月中旬,正是湯歡興在qq群和微信群里散布消息,稱原來的5名工人代表收了老板的錢。 湯歡興向記者透露,在給工人開會或培訓現場,曾飛洋喜歡喊一些煽動性的狂熱口號,“工人多的時候,喊這種口號很容易讓工人激動,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在利得鞋廠最后一次罷工時,工人們情緒激動。湯歡興說,看到那么亂的場面,他很擔心,“這樣下去很容易發生大規模沖突,造成群死群傷”。此時工人們想找曾飛洋詢問處理辦法,“但都找不到他,電話也打不通”。 □供述 接受外媒采訪爆料負面信息 湯歡興稱,每次“維權”后,境外媒體都會報道。曾飛洋頻頻接受境外媒體采訪,主動“爆料”各種“負面信息”。境外媒體在報道中,將工人與企業的矛盾升級、夸大,甚至歪曲成工人與政府的矛盾沖突。 湯歡興說,曾飛洋還在組織罷工后,出錢制作“工運之星”的牌匾交給工人,再讓工人在慶功會上送給他,曾飛洋再拍照發到網上,對外宣稱是工人自愿送的。 湯歡興向記者證實,服務部這幾年都在接受境外組織的資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飛洋承認,他接受過香港、歐美等地的相關組織的資助。服務部前出納蔡嬌的舉報材料顯示,曾飛洋至少接受過十余家境外組織機構的資助。 而據警方初步查證,從2008年至今,在曾飛洋眾多賬戶中,僅其中的兩個賬戶,就至少接受了500萬元的資助。 境外組織資助全進個人賬戶 湯歡興告訴記者,境外組織資助的錢都打到曾飛洋的個人賬戶。服務部的財務人員每月把開支賬目掃描發給境外組織,境外組織按月或者按年給錢。 在被抓后,曾飛洋曾向警方承認,境外組織一般先把錢打到曾飛洋在香港的公司賬戶上,再通過地下錢莊等通道,將錢轉到自己的境內賬戶上。 湯歡興說,曾有境外組織派來的人參與服務部的管理。此外,曾飛洋除了要向境外組織報送賬目表,還每月向境外組織發送工作報告。 警方調查證實了湯歡興的說法。在曾飛洋向境外組織發送的一份4月份工作報告中,共包括了事件背景、爭議的焦點、事件進展、行動成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幾個方面,對廣州利得鞋廠的罷工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財務狀況混亂出納實名舉報 1966年出生的蔡嬌是江西人。他告訴記者,他是1998年8月認識的曾飛洋。看到曾飛洋打著慈善的名義在做事,他還資助了1000元。從那時起,蔡嬌以志愿者的身份,利用業余時間,在服務部做兼職出納。2005年,蔡嬌出任全職出納。2006年8月,他被辭退。當年,蔡嬌以勞資糾紛和名譽權為由,將曾飛洋告上法庭。最終,曾飛洋補償了幾千元,并道歉。 在做出納期間,蔡嬌發現服務部的財務狀況非常混亂,曾飛洋將自己家用的洗發水等賬單,也拿到服務部報銷。僅在番禺城區,曾飛洋一天能報銷數百元的打車費。 蔡嬌表示,曾飛洋用于勞工維權的錢并不多,絕大部分資金都落入自己的腰包,而且不走賬。 蔡嬌說,他不但多次拒絕曾飛洋的無理報銷,還拒絕其手下一些人虛構的報銷,因此遭到曾飛洋的不滿。 在被辭退后,蔡嬌在起訴曾飛洋的同時,也向有關部門實名舉報曾飛洋。 京華時報記者袁國禮 |
相關閱讀:
- [ 07-30]男子上色情網站裸聊 被騙4500多元什么都沒看到
- [ 06-03]廈門一男子和“美女”裸聊尋刺激 被錄像勒索
- [ 01-24]黑龍江服刑人員裸聊詐騙 涉事監獄6年5犯人自殺
- [ 01-22]罪犯獄中裸聊,“裸奔”的是監管
- [ 08-26]女子發帖尋愛犬 男子稱還狗需開房或裸聊
- [ 08-26]福州:女子發帖尋愛犬 男子稱還狗需開房或裸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