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多方圍堵 “伊斯蘭國”陷四面楚歌境地
2015-12-24 07:25:27? ?來源:新華網(wǎng)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跟蹤極端組織動態(tài)的多名安全專家稱,接連發(fā)動嚴重恐怖襲擊后,盤踞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nèi)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正遭遇力度越來越大的空襲和圍攻,似乎在不斷收縮戰(zhàn)線,陷入全面防御階段。 【四面樹敵遭“圍毆”】 今年10月,俄羅斯一架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上空墜毀,機上224人全部罹難,俄方認定客機墜毀緣于恐怖襲擊;11月,法國首都巴黎多地遭遇恐怖襲擊,造成129人死亡,350多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主動“認領”上述襲擊后,俄羅斯和法國遂加強了對敘利亞境內(nèi)恐怖分子的空襲力度。 一些安全專家認為,“伊斯蘭國”先前發(fā)動過一系列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但擴張勢頭似乎沒有因制裁和打擊受到太大影響。然而,隨著它作惡太多,這個組織近來已招致越來越多國家的打擊,“風光”不再。 “近幾個月來,‘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絕大多數(shù)陣地已經(jīng)轉入守勢,”跟蹤“伊斯蘭國”情況的伊拉克安全專家希沙姆·哈希米說,“它已經(jīng)失去了發(fā)動襲擊的主動權。” 哈希米認為,美國和俄羅斯近期加大空襲力度,加之法國和英國加入空襲行動,對“伊斯蘭國”構成實質(zhì)壓力,讓這一組織難以通過先前的大規(guī)模集結方式調(diào)派和部署武裝人員。 【轉攻為守 資源斷供】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今年9月底開始空襲敘利亞境內(nèi)“伊斯蘭國”目標以來,“伊斯蘭國”的大量軍事設備、車輛和石油設施遭到摧毀,其多條重要跨境補給線路被截斷。 哈希米說,“伊斯蘭國”的后勤補給“已近枯竭”。作為這一組織發(fā)動襲擊的重要手段,“人彈”資源近來也出現(xiàn)明顯短缺。 在伊拉克,“伊斯蘭國”一度控制的石油重鎮(zhèn)拜伊吉和交通樞紐辛賈爾鎮(zhèn)近來連告失守,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關鍵補給線路遭截斷;在敘利亞,“伊斯蘭國”遭到親政府武裝和庫爾德民間武裝等多股勢力圍攻,節(jié)節(jié)敗退。 “‘伊斯蘭國’正在不同的戰(zhàn)線遭到不同的勢力攻擊,”敘利亞問題分析師法布里斯·巴朗什說,“它處于守勢,正依賴于其(控制的)心臟地區(qū)”。 上周,伊拉克安全部隊兵分兩路對“伊斯蘭國”控制的拉馬迪市形成合圍,正就奪城醞釀最后的攻勢。政府軍20日向拉馬迪市空投傳單,要求平民72小時內(nèi)撤離,暗示攻城大戰(zhàn)迫在眉睫。 伊拉克國防部發(fā)言人納西爾·努里21日說,有情報顯示,“伊斯蘭國”武裝人員正阻止平民逃離,可能準備把平民當作“人盾”守城。 【外籍團隊仍具威脅】 一些安全專家說,盡管處于守勢,但“伊斯蘭國”仍有手段發(fā)動恐怖襲擊,值得警惕。 國際關系與戰(zhàn)略研究所安全分析師卡里姆·比塔爾認為,“伊斯蘭國”如今仍能吸引外籍成員入盟,而且“他們已經(jīng)證明能夠在其他地區(qū)發(fā)動襲擊”。 美國智庫蘇凡集團近期的一份報告稱,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外籍武裝人員超過2.7萬人,較去年增長了一倍多。這些外籍成員中,20%至30%的人正謀求回到自己國家,讓這些國家面臨嚴峻的安全挑戰(zhàn)。 “‘伊斯蘭國’雖然無法擊落‘國際聯(lián)盟’的戰(zhàn)機,但會在這些國家的本土策劃襲擊,”巴朗什說,“就像法國(恐襲)一樣,試圖(通過本土極端人員襲擊)破壞穩(wěn)定,吸引更多激進人員。”(徐超)(新華社特稿) |
相關閱讀:
- [ 12-24]美聯(lián)社公布2015十大新聞 “伊斯蘭國”成年度新聞“主角”
- [ 12-23]四面樹敵遭“圍毆”“伊斯蘭國”轉攻為守
- [ 12-22]敘利亞東部一學校遭“伊斯蘭國”炮擊 9人死亡
- [ 12-22]美國考慮加大對“伊斯蘭國”網(wǎng)絡攻擊力度
- [ 12-19]土耳其逮捕11名涉嫌圖謀襲擊美國總領館的“伊斯蘭國”成員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