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智慧講述“中國故事” 讓世界讀懂中國
2015-12-24 07:49:57??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講述歷史淵源 增加雙邊政治互信 兩國歷史淵源的故事,也是習近平在出訪的公開演講中經常提及的。“230多年前,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跨洋過海首航中國。150年前,數以萬計的中國工人同美國人民一起,鋪設了橫貫東西的美國太平洋鐵路。70年前,中美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國并肩奮戰,共同捍衛了世界和平和正義。”今年9月,習近平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如此講述。 今年10月,習近平在英國議會發表的講話中,多次回顧了中英交往的“過去”。他還回憶起,自己設法尋找莎士比亞作品的往事,并談到了同時代的“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倡議中英兩國共同紀念這兩位文學巨匠,以此推動兩國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習近平在演講中,正是用這些娓娓道來的歷史故事傳遞友誼,增強政治互信。2013年12月《學習時報》曾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總結說,習近平“善于用講故事、舉事例、擺事實的方式同頻共振、凝聚共識”。 講述身邊生活 引發聽眾強烈共鳴 “上世紀60年代末,我才十幾歲,就從北京到中國陜西省延安市一個叫梁家河的小村莊插隊當農民。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土窯里、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今年春節,我回到這個小村子。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鄉親們住上了磚瓦房,用上了互聯網。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出訪美國時,習近平用自己的生活體驗講述中國人民生活的巨大變遷,真情的話語,打動著在座的每一位賓客。 習近平今年的外交收官之行,選擇出訪非洲。他在津巴布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時,談到了一個叫做“非愛不可”的媽媽團體。“據我了解,旅居津巴布韋的華僑中間有一個名為‘非愛不可’(Love of Africa)的媽媽團體,還有一位連車牌號都被當地孩子熟知的‘程爸爸’(Father Cheng)。他們多年如一日給當地孤兒送去關愛和溫暖,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中津友好的‘現在時’,也培育著中津友好的‘將來時’。”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習近平用生動的故事,抓住了國外聽眾的興趣點,引發強烈的共鳴。同時,他使國外聽眾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消除了一些曾經的誤解,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智慧。 |
相關閱讀:
- [ 12-23]習近平會見來京述職的崔世安
- [ 12-23]習近平會見來京述職的梁振英
- [ 12-23]習近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 [ 12-23]習近平會見越南國會主席阮生雄
- [ 12-23]2015年,習近平為哪些先進“點贊”
- [ 12-23]解讀習近平講話:30句話看懂中國城市未來如何發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