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議者在世界貿易組織第十界部長級會議外高呼“不要新方案”等口號。(王新俊攝)
對于一直在推動世界貿易組織(WTO)走上所謂“新的前進道路”的美國和歐盟而言,日前在內羅畢落下帷幕的WTO部長級會議是有理由讓他們“洋洋得意”的。美國甚至首次公開呼吁:世界“應該掙脫多哈的束縛”,WTO需要譜寫“新的篇章”。
英國《金融時報》對此評論稱,長期停滯不前的多哈回合談判使得世貿組織滯后于全球經濟的變化;日本共同社最新報道則表示,此次會議是一個轉折點,WTO將由此走上發達國家所期望的“脫離多哈回合”的軌道。
說到底,歐美企圖“稀釋”、“架空”WTO并不意外,他們不過是想在新一輪全球貿易規則里植入有利于自己的高標準,并以自己為模板倒逼WTO進行改革,以符合他們的規則。但事實清楚地告訴他們,想要隨心所欲越來越難了。
【貿易前路各有分歧】
經過5天的艱難談判磋商,此次WTO部長級會議最終通過了《內羅畢部長宣言》,除了達成《信息技術協定》擴圍協議外,162個世貿組織成員還首次承諾全面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并就出口融資支持、棉花、國際糧食援助等取得了新的一致認同。
但來之不易的成果并沒有掃去發展中國家心頭的“陰霾”。據路透社報道,內羅畢會議關于多哈回合談判的議題并未取得太多進展,主要原因在于貿易改革道路方面富有國家和貧窮國家仍存在分歧。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1日刊文稱,這是2001年以來WTO成員首次未能成功“重申”多哈回合談判。該媒體表示,WTO應該在共識基礎上運轉。此次會議關于多哈回合問題的決定,相當于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模糊處理”。一直呼吁世貿組織“掙脫多哈回合的束縛”的美國顯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并且,這可能代表著“多哈回合的死亡,以及新WTO的誕生”,意味著WTO會更多轉向有所側重的談判,而非面面俱到的大規模全球協定。
美國的“任性”引發了發展中國家“小伙伴們”的強烈抗議。印度直言稱,拋棄多哈回合說明世貿組織背叛了最貧窮的成員國。日本共同社對此分析稱,美國如此鮮明地表露與多哈會談“訣別”態度,背后原因在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今年10月達成基本協議,因此美國“不再將多哈視為必需了”。
多哈走進“死胡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應該說多哈回合反而被‘救活’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內羅畢會議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作為多哈回合的核心議題,信息技術協議是15年以來第一次達成,它所帶來的1.3萬億美元市場將會帶動一批市場的發展;而農業補貼以前一直是談判難點,這次也有所成果了。多邊精神又“回來了”,而這是美國無法否認的。
【架空WTO是“偽命題”】
多邊機構本應成為雙贏合作新時代的“良性監督人”,眼下卻成為地緣政治競爭的“火藥桶”。
美國不再對多哈回合抱有期望,想要“另起爐灶”,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多哈談判的動力對于其來說已經不足了。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參加會議的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稱,2001年多哈回合談判啟動時,其重點是美國和歐盟的農業補貼,后來補貼已經被削減;如今,一些新興市場是最大的農業補貼國,但其補貼政策卻不受制于多哈回合。
日本共同社則分析,由于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急劇成長,其在WTO的發言力度有所增加,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立態勢,這也是多哈愈發艱難的重要原因。歐美發達國家打算轉向致力于特定領域談判和雙邊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但這恐怕會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現在區域性、雙邊性的談判發展比較快,有的地方條件成熟之后迫不及待地就想自己先站起來,但應該說這并不是對WTO多邊關系的一種挑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提倡的雙邊、區域性合作只是給WTO“打補丁”,而做不到把WTO“撕裂”。
本質上講,貿易談判應該說一種“經濟武器”。美國這次“使性子”,不過是無意再用單一制度將世界連接起來,而是試圖創建有大門把關的市場,以實力較弱國家的利益為代價,讓本國企業獲得優先準入。白明分析稱,“多哈回合至少還是一種‘大家說了算’的方式。如果歐美真有架空WTO的本事,作為貿易規則的發起者,他們應該讓發展中國家覺得跟隨可以得到更多機會,但現實是不少發展中國家并不買賬,而是主動開發自己的區域合作?!钡牵磥磉@些發達國家主導的區域經濟合作也會不斷地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新的變化,眾口難調將是越來越明顯的事實。
【全球化道路“殊途同歸”】
其實,不管是區域的、雙邊的;還是全球的、多邊的,結果都是“殊途同歸”:未來國際經貿合作、金融秩序的改革勢在必行,進一步的包容和融合是基本的大趨勢。換言之,全球化的規則和進程不會總被個別大國支配。
“今天全球所有國家的對外貿易談判,都還是以WTO的基本規則為基礎的。因為這幾年世界經濟復蘇受到貿易的嚴重拖累,所以推進貿易自由化已經是越發加強的共識。”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標準更高、更加開放的TPP、“一帶一路”等區域協定也讓WTO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客觀上有利于多哈談判的完成,最終也有利于WTO愿景的實現。
此外,對于世界經濟復蘇的“無可奈何”也讓歐美不得不對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體系方面提出的一些創新持歡迎的態度。何茂春分析,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來自新興市場國家,而由發達國家操控的舊的國際金融秩序嚴重阻礙了新興國家的發展,因此對于新興市場倡導的“一帶一路”、金磚銀行、亞投行等區域合作,歐美一方面忙著想辦法捍衛自己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也希望把握機遇,分一杯羹。
“全球化從目前來看會是繼續‘撲面而來’的。尤其是中國的崛起,讓世界各國都忙于重新布局,調整策略。而新興經濟體也在更有意識地參與甚至引領國際規則的制定?!标慀P英認為,不必對美國的論調太過在意,要算總分的話,新興市場的話語權在國際上已經不比發達國家低了。
全球化的腳步或許有快有慢,但不會停止,更不會倒退。美國想翻過多哈這一“頁”,但別忘了自己就站在這一“頁”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