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12月23日電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是回顧總結今年的中國經濟,更為2016年的經濟工作重點和宏觀政策走向定下基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引發了境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力推“供給側改革”促經濟轉型 ?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置于空前重要的地位,明確提出“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指出,作為中國年度最重磅的經濟會議,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為“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描繪路線圖,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文章稱,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中國領導人繼“新常態”之后,再拋另一經濟關鍵詞——供給側改革。中國輿論紛紛推斷,當局將在“十三五”期間,推動營改增結構性減稅以降低企業成本、淘汰“僵尸企業”以化解過剩產能以及推進城鎮化、國企改革、去房地產庫存等等,在供給側領域的結構性改革方面發力。事實上,中國新一屆領導班子上臺之后,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力促產業升級、鼓勵企業創新以培育新動力等舉措,都是供給側改革的一部分。 法國《歐洲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經濟既要穩增長又要調結構的局面已經形成,并且實現新常態、新發展的決心很強,這對經濟決策及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的諸多應對之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疑是一大亮點,也顯示出最高決策層應對當前經濟困境的新思路。 分析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年末的陡然升溫,給人一種新鮮感,但實際上,這一變化有著深刻的背景。伴隨官方對“有效供給”的重視,通過供給側改革恢復市場活力、助推經濟轉型的活動也將風生水起,中國經濟發展由此走上供給側、需求側同時發力的新階段。 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消費者對于更安全的食品、更好的醫療保健以及其他能改善生活質量的商品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爸袊⒎切枨蟛蛔?,要做的是進行供給側改革來滿足這些未得到滿足的需求”。 另據香港《大公報》文章指出,與需求側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相比,供給側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具有更深遠的撬動影響。 |
相關閱讀:
- [ 12-22]十八大后中央經濟會議首提“房價” 鼓勵開發商降價 “全面兩孩”啟動修法程序
- [ 12-12]世界關注中央經濟會議 2015年五項主要任務
- [ 12-12]世界關注中央經濟會議 增速仍令外媒印象深刻
- [ 12-10]外媒聚焦中央經濟會議:中國穩中求進 動力仍十足
- [ 12-17]中央經濟會議直面突出問題 對面臨風險著墨頗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