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閱制圖 快遞業近年來很火,去年全國快遞業務量人均10多件。快遞車行駛在城市鄉村,快遞員深入千家萬戶,把便捷的物流服務送到人們身邊。不過,非法泄露、非法買賣寄遞服務信息的案件日益增多,引發全社會關注。國家郵政局通知郵政全行業從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3月底實行寄遞實名制,使個人信息安全再次成為熱點話題。 快遞實名制后,個人信息安全怎么保障?請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編 者 ■消費者對實名制挺發怵 非法泄露、買賣寄遞信息案件呈多發趨勢,甚至形成了地下產業 大同市民劉麗最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剛一開口,她就趕緊掛斷。“為了保護隱私,我起了個假名去網購。果不其然,稱呼我假名的推銷電話緊跟著就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快遞如果實行實名制,我們的身份證號會不會被泄露?” 快遞實名制實行已有月余,但執行情況并不理想,消費者擔心個人信息泄露是主要原因。一名快遞員告訴記者,他從未查驗過寄件人的身份證:“不敢強人所難,不然就攬不到活兒了。” 消費者不愿意透露身份信息,是出于對快遞行業用戶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不信任。 “快遞業是有‘前科’的,媒體報道過快遞員賣面單的事。以前面單上只有姓名和電話,被泄露了頂多接幾個詐騙電話,可如果身份證號一起泄露,再加上本人簽名,壞人會不會利用這些信息干別的事?比如復制銀行卡什么的?”劉麗說。 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相較于其他行業,快遞業掌握個人信息的確更多。 就算不抄錄身份證號,一張快遞面單上也至少包含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單位名稱,以及使用寄遞服務的時間、寄遞物品明細等信息,這些內容都涉及用戶的個人信息和通訊秘密。 此外,快遞員是上門服務,如果用心,他們還可以掌握很多面單之外的信息。北京朝陽區金臺社區居民孫雪對此深有感觸。孫雪的家離單位很近,有一天她剛出家門,就被一名快遞員叫住,對方拜托她把一個快件捎到辦公室給某位同事,這讓她心頭一驚:“快遞員不僅掌握我的姓名、電話、住址以及在單位哪個具體部門工作,還可以掌握我的作息習慣、家里有沒有小孩等。并非認定快遞員都是壞人,但把個人信息都交出去,萬一有人心懷不軌,還是挺讓人擔心的。” 快遞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員工素質參差不齊,也加重了消費者的不安全感。在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因加班讓小區快遞員白跑了幾次,雙方發生了口角,快遞員威脅他“反正我知道你家在哪兒”,盡管那名快遞員沒多久就離職了,但考慮到女兒的安全,王先生還是盡可能改用智能柜或代收點,避免快遞員上門送貨。 對此,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林虎表示:“隨著郵政行業快速發展,寄遞服務信息數量也急劇增加,非法泄露、非法買賣寄遞服務信息的案件確實呈多發趨勢,甚至形成了地下產業。” |
相關閱讀:
- [ 12-24]親情可以快遞嗎
- [ 12-24]龍海韻達快遞員將寄送物品被遺棄 快遞賠償經濟損失
- [ 12-23]圓通申通快遞 包裹貼廣告市民頻受短信騷擾
- [ 12-23]圓通申通快遞 包裹貼地產廣告市民頻受短信騷擾
- [ 12-23]福州市擬建電子商務快遞園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