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雖多但震懾力不足 對違規行為處罰手段單一,處罰金額較低 信息保護關乎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公共安全。2013年,相關部門曾聯合對快遞業泄露個人信息行為開展專項整治,并著手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這兩年相關制度逐步完善。 今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對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在擴大犯罪主體范圍和加大刑事懲罰力度兩方面進行了修訂。 具體到快遞行業,《郵政法》明確規定,郵政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違規泄露用戶信息。否則,企業將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還可能被責令停業整頓乃至吊銷經營許可證;對相關人員,也將沒收其違法所得,并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將移交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國家郵政局還出臺了《郵政行業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部門規章,明確提出快遞企業應當確保所掌握的用戶使用郵政服務、快遞業務的信息不被竊取、泄露,快遞企業和快遞從業人員不得違法提供從事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 林虎介紹,在郵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下,目前大部分寄遞企業已經建立了寄遞用戶名址信息庫,并制定了相應的內部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從用戶信息采集獲取到用戶信息錄入、保存,以及實體信息單據的銷毀,都有明確的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記者了解到,申通快遞會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對用戶信息處理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員工入職時以及入職后,要接受職業道德和規范的培訓與考核。圓通速遞對企業內部用戶信息安全管理責任也有明確分工,網上信息安全由信息中心負責,面單信息安全由安保監察部負責。 盡管從行業到企業,都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但郵政管理部門在日常檢查中仍發現個別企業和從業人員為牟取私利,違法使用、泄露用戶信息。 這一頑癥為何難以根除?林虎認為癥結有三:一是行業發展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粗放式發展的態勢還未根本轉變,部分寄遞企業安全管理意識薄弱,信息化管理手段滯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對從業員工的教育和培訓,這是行業信息安全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二是從業人員數量龐大,寄遞服務多以體力勞動為主,從業門檻較低,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整體不高,法律意識相對淡薄,且行業人員流動性特點明顯;三是寄遞服務信息安全保護涉及的環節比較多,販賣用戶信息的手段和方法比較隱蔽,存在發現難、調查難、取證難、處罰難的問題。 政府部門監管的威懾力也有限。一方面,現在全國平均每天收寄的快件達5000多萬件,而各地(市)郵政管理部門的一線執法人員僅有2—3人。另一方面,目前處罰手段較為單一,多數信息泄露案件依法僅能處以罰金,且金額較低,與違法獲利相比威懾力不足。 ■遏止泄密要用“鐵手腕” 強化監管協同,提高處罰標準,減少面單信息 孫雪說,雖然交出身份證號叫人不怎么放心,可為了省事不得不找快遞。“現在只要是能搬得動的東西,大家都從網上買,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離不開快遞物流業。長遠看,快遞是老百姓的‘剛需’,如果實行實名制,信息安全這個問題必須得到有效解決。” 林虎認為,從監管角度加強寄遞渠道個人信息安全管理,要加強技術執法力量,健全聯合監管機制。“目前寄遞服務信息交易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涉及電商、電子支付、QQ通訊、網站等多方面,快遞業及其上下游產業比如電商等,都有泄露個人信息的情況。郵政部門需要與公安、工商、商務、通信管理等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斬斷寄遞用戶個人信息違規交易鏈,尤其要協助公安機關嚴厲打擊泄露、販售寄遞服務信息等不法行為,確保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強化監管的核心在于大幅提高企業和個人的違規成本,這是解決難題的鐵手腕。”林虎說,在美國,當某個企業發生客戶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后,按法律規定必須在第一時間通知每個被泄露信息的主體,企業在交罰款的同時,還要承擔巨大的通知成本,并面臨客戶大量流失的損失。“讓企業主動承擔起保護客戶信息的義務,必須將客戶的信息安全與企業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損俱損’的制度壓力。”林虎說。 從產業發展角度,專家建議管理部門督促指導快遞企業加強相關技術能力建設、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還是要靠發展來解決問題。”國郵智庫專家邵鐘林說,目前快遞市場仍然供不應求,導致企業提高服務質量的重點主要在減少快件延誤、丟失、損毀等方面,對信息管理重視不足。“現在已有快遞企業利用大數據來優化網點和運輸路線設置,未來數據信息應用范圍會更廣,相應的數據采集存儲量還會更大,企業有必要適度超前布局信息管理投入,完善相關制度。比如發展APP下單,可考慮進一步減少面單上的個人信息,多用編碼來代替,降低企業和用戶因面單處置不當造成信息泄露的風險。” 采訪中有快遞企業反映,強化客戶信息安全還需要社會各界支持。比如,企業在集中銷毀快遞面單時就遇到了難題:由于面單材質特殊且量大,很多回收處理公司并不接收。如果企業自行焚燒銷毀,會造成空氣污染并存在防火安全隱患。面單銷毀還需要相關產業或政府部門的支持。 |
相關閱讀:
- [ 12-24]親情可以快遞嗎
- [ 12-24]龍海韻達快遞員將寄送物品被遺棄 快遞賠償經濟損失
- [ 12-23]圓通申通快遞 包裹貼廣告市民頻受短信騷擾
- [ 12-23]圓通申通快遞 包裹貼地產廣告市民頻受短信騷擾
- [ 12-23]福州市擬建電子商務快遞園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