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
2015-12-26 07:31: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落實發展新理念 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丁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5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提出,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慣例,這將成為明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對“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全局具有指導意義。 聚焦五大發展理念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要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前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發表題為《用發展新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署名文章,他提出,要積極創新,完善現代農業發展體制機制;協調推動,提高現代農業產業素質;綠色發展,促進農業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深化開放,統籌利用國際國內農業市場和資源;共享成果,真正讓農民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受益。 具體而言,中國將創新農業經營方式和農村產權制度,創新科技等現代要素支撐體系;促進農業內部協調發展和農村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的情況下,努力擴大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適度進口國內緊缺農產品;實施扶貧攻堅工程,為農民共享現代化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機制。 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隨著中國農業多年增長,農產品總量充足,但是農產品數量與質量存在結構性矛盾,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產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躍升,將成為“十三五”時期的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在25日舉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中國農業經濟運行中有總量平衡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調整,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適應市場需求調優、調高、調精,確保“舌尖上的優質”。 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當前的重點是農產品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完) |
相關閱讀:
- [ 12-25]中央農村工作會:結構性改革如何引領“三農”新走向
- [ 12-25]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 習近平: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
- [ 12-25]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 [ 12-25]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 [ 12-24]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召開 農村“土改”主攻三方向
- [ 12-23]農村小規模學校困境:教師稱等下課等工資等退休
- [ 12-22]中國擬試點農村宅基地抵押貸款
- [ 12-20]農村小伙因酷似奧巴馬走紅:撞臉改變了我的生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