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蓄才智,為亞投行發展再添助力
2015-12-26 16:41:37?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海燕 李艷 |
分享到:
|
編者按 據財政部12月25日消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根據籌建工作計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暨理事會和董事會成立大會將于2016年1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毛維準表示,人才依然是亞投行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亞投行需要一套更為靈活、可持續、且適應自身發展特點的“增量”式才智培育策略。 作者: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 毛維準 萬人矚目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駛入快車道。12月25日,亞投行得以正式成立。此時,17個意向會員國已經批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并提交批準書,從而達到亞投行的法定生效條件。實際上,自11月初亞投行《協定》得到全國人大批準開始,作為“最大股東”的中國在籌備亞投行以及策劃具體項目方面有了國內層面的法理授權,亞投行的航船便已經蓄勢待發。根據籌建工作計劃,亞投行成立大會將于2016年1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特別是,根據亞投行候任行長金立群先生的估計,亞投行首批支持項目也將于2016年第二季度對外貸款。由此看來,萬事俱備,亞投行的“開業”盛典指日可待。 人才是一項事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亞投行起步并逐漸邁向正規的籌建過程之中,若干從國內相關部門中借調或者從國際組織中聘用的專業人才立下了汗馬功勞。與此同時,籌建中的亞投行已經將若干曾經在國際金融機構與發展機構中的英才也逐漸納入亞投行的麾下。盡管如此,人才依然是亞投行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之一。迄今為止,亞投行的具體招聘計劃尚未公布;但是根據當前的報道,亞投行的人員招募(最起碼是近期)將主要采用“挖人”策略,其獵才目標將集中面向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 實際上,對作為新生機構的亞投行而言,“挖人”策略是一項符合當下實際情況又能推動亞投行盡快步入正軌的措施;對國際機構及精英人才而言,人才流動也是一種開放世界中再正常不過的國際現象。但是,在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結構之下,“挖人”策略必然引起國際機構之間的人才競爭,這并不是一種“增量”的人才策略。在某種意義上,國際制度與機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這種人才競爭很可能會觸發亞投行與其他同類投資與發展機構的更全面競爭,加上亞投行所涉及的復雜地緣政治因素,“挖人”策略雖然是當前必需之舉,卻只是權宜之計,這一策略更面臨自身機構及項目推進持續性的拷問。 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單從人才角度看,致力于建設一家“精干、廉潔和環保”(金正群語)又具有非凡進取心的國際發展銀行,需要一套更為靈活、可持續、且適應自身發展特點的“增量”式才智培育策略。這也要求亞投行在開展具體業務之前便應該有意識地培植符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育網絡,為未來的業務開展、組織管理、以及相關研究等方面儲備才智。在人才培育目標方面,亞投行的人才培育網絡應該不但致力于擴大可供遴選的人才群體整體,為國際發展事業積蓄才智,擴展亞投行作為中國主導的發展銀行的向心力;而且亞投行還應該積極聚焦于其業務領域所特別關注的基建相關的知識與技術,滿足亞投行成員國與目標群體的基本知識與技術需求。 實現這一人才培育目標要求亞投行制定并完善一套周延的人才培養策略,既應考慮到亞投行與其他類似機構之間的競爭角度,也應考慮亞投行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作面向。一方面,亞投行應該精心設置具體的人才培育計劃,以面向未來的視角發掘并哺育潛在的可造人才群體,兼重研究與實踐,從而與其他類似國際機構展開人才競爭。人才培育計劃也是當前國際各主要發展機構的重要項目。以世界銀行為例,它從1982年起便設置了面向發展中國家博士候選人的“羅伯特 麥克納馬拉研究獎學金項目(Robert S. McNamara Fellowships Program)”,培養了若干國際發展實踐與研究方面的精英人才。以亞投行的主要競爭伙伴亞洲發展銀行而言,它也在日本的主導與支持之下,面向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人才拋出橄欖枝,從1988年開始設置了“亞洲發展銀行日本獎學金項目(Asian Development Bank-Japan Scholarship Program, ADB-JSP)”。其他全球或地區性國際發展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洲開發銀行、伊斯蘭開發銀行、以及世界銀行非洲地區集團也大都設置了面向特定目標群體的研究資助項目。除了針對研究面向的博士生或者碩士生外,不少國際發展機構也為發展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職業支持與能力培訓,從發展實踐角度為國際發展事業儲備人才。例如世界銀行與非洲發展銀行等都有特別的青年職業人才(Professionals)項目。人才競爭往往不只是潛在人才的爭奪,其中也包涵地緣競爭方面的考量。在這個方面,日本政府在世界銀行與亞洲發展銀行中都設立自己特別支持或與特別國家相關的獎學金項目,并且圍繞獎學金項目對獎學金獲得者的職業發展提供了若干導向性指引,從而兼顧了其自身利益與國際發展事業的共同前進。從這個角度而言,作為亞投行的最大股東,中國政府也應該借鑒日本與亞航經驗,在亞投行中設立一項研究獎學金,增強亞投行對人才的吸引力,并充實亞投行的專業人才儲備。 另一方面,亞投行應該提升人才培養機制的靈活性,積極利用現有的國際發展人才培養網絡,借窩孵蛋,加強其與這些培養機構之間的人才培養合作,并為這些人才培養網絡添加亞投行的特色要求,從而滿足亞投行在管理、業務、研究方面對金融、基建、經濟、社會與政治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學生實習項目(internship)是當前國際發展機構培養潛在從業人員、提升項目才智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亞投行應該積極與大學等教育機構合作,為亞洲乃至全球的高校學生提供特別設置的實習項目,如此也可以增強這些潛在人才與亞投行之間的聯結強度。在亞投行籌備開展具體的項目計劃時,亞投行應該積極里利用各國相關研究機構與正在蓬勃興起的智庫的才智優勢,積極與它們展開合作,乃至于委托這些機構對項目可行性進行事前評估,或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委托它們對項目開展予以評估監測。進一步言之,亞投行可以在成員國內遴選一流的大學或研究機構網絡,更為具體地根據亞投行的基本需求洽談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人才培養,建立長久的制度化的合作關系。例如歐洲國家是亞投行中的重要成員。與此同時,歐盟從2003年開始設置了“伊拉斯謨世界之窗獎學金計劃(Erasmus Mundus)”,它囊括了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百余所高校的參與。這一計劃雖然定位于研究生層次的高等教育交流,但是其具體項目中包括若干與國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投資、國際援助、乃至于社會政治相關的過百個碩博課程,加之該項目特別注重學術與實踐的研究網絡目標。如果亞投行能夠與伊拉斯謨計劃取得戰略性合作關系,亞投行的人才儲備將會得到極大充實。強強聯合,將很可能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綜上所述,人才競爭也是國際制度競爭的重要內容。為了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亞投行應該籌劃一項自身獨特的人才培養、籠絡與儲備策略,而不僅僅是采取面向同類發展機構的“挖人”途徑。理想中的亞投行人才培養應該一方面有助于加強當前國際發展事業的推進,一方面聚焦于基礎設施建設與金融投資等業務內容;同時,這項人才培養計劃應該既考慮到與同類國際機構的競爭,也將亞投行與其他相關機構的人才儲備合作納入考量。 |
相關閱讀:
- [ 12-26]亞投行正式成立下月16日開業 成立后將吸收新成員
- [ 12-17]亞投行年底前正式掛牌 明年杭州G20峰會將用上5G網絡
- [ 12-03]亞投行首批項目明年二季將啟動 計劃當年放貸15億至20億
- [ 11-25]國臺辦回應臺灣加入亞投行問題進展
- [ 11-12]新西蘭正式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
- [ 11-05]中國立法機構批準亞投行協定 亞投行“年底開張”指日可待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