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不會消失 計生法修改后,被保留下來的還有《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有些常委會組成人員、代表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后,對原來的獨生子女獎勵和扶助措施應當繼續執行。 “最終版”的計生法修改明確:“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自愿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國家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按照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規定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給予獲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獎勵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單位落實的,有關單位應當執行。” 這一修改,進一步明確了“老人老辦法”的原則,法律修改前按照規定應當享受相關政策的,法律修改后可繼續享受獎勵扶助。 解讀 新法實施后自愿生一胎卻“失獨” 將不適用“老人老辦法” 焦點一: “再生育子女”情形如何界定? 計生法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時,張春生表示,關于再生育的有關規定,修改過后的計生法,把這個授權給地方人大或其常委會進行決定。關于再生育情形,在這部法律修訂之前,各地的條例都有一些規定,一般主要針對再婚家庭、病殘兒家庭,依據相關規定,經過批準之后允許再生育。 那么,此次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修訂,為何未將再生育的情形統一加以規定?張春生表示,各地在再生育管理方面已經實施多年,為了保證各地再生育情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所以未作出統一規定。 焦點二: “失獨家庭”權益如何保障? 發布會現場,有媒體指出,對于失獨家庭的救助,修正案中提出了“老人老辦法”的解決方法。但是如果明年新法實行之后,再產生新的失獨家庭怎么處理? 張春生介紹,新修改的計生法規定:“對于在本法實施之前的獨生子女家庭發生意外傷殘死亡的家庭,按照‘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各級人民政府予以幫扶和扶助,在現行的政策當中有特別扶助制度。在新法實施之后,按照法律的規定,因為已經允許所有公民都可以生育兩個子女,所以在新法之后對自愿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家庭,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將不再參照過去‘老人老辦法’的辦法。” 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司副司長周美林補充說道,在“全面兩孩”實施之前,只生一個子女的家庭,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即使在“全面兩孩”之后,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的,仍可以按照規定獲得幫扶和扶助。 焦點三: “全面兩孩”落地后配套措施跟得上嗎? “全面兩孩”后,配套措施能否跟上也備受矚目。 張春生對此回應:“對有些局部地區可能存在需求量大,但是供給能力還可能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將與發改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進行充分的協商,積極地推動這些地區增強相應的母嬰保健功能、避孕節育、生殖健康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針對35歲以上高齡的孕產婦在生育當中的一些特定需求,因為他們面臨著母嬰的安全問題。” 他認為,總體看來,全國服務能力總體是與新政策相匹配的,“現在全國27萬張孕產婦床位,總體是能夠滿足需求的”。 焦點四: “禁止代孕”為何增加后又刪除? 21日提請審議的計生法修正案草案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實施代孕。這一規定也引發了不少意見分歧。比如,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這次修法應當圍繞五中全會決策進行,而“禁止代孕”規定與“全面兩孩”沒有直接關系,且有些問題還需深入研究論證,建議刪去。這一意見被采納后,獲通過的修正案未涉及“代孕”條款,還相應地刪去了草案中的“違反規定實施代孕等將受到相應處罰”的規定。 對于這一變化,國家衛生計生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表示,當初之所以增加“禁止代孕以及買賣精子、卵子”的規定,主要考慮到:目前在代孕以及買賣精子、卵子這些方面,雖然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兩部部門規章,但部門的規章位階比較低,在非法的這些交易活動當中,相關人能夠獲取很多暴利。“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法律的修訂,將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依據相關部門規章推動的這項工作能夠上升到法律的層面。” 雖然未入法,但衛計委表示,未來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加強對這個領域的管理,嚴禁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嚴禁買賣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同時,進一步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管理,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本組文/本報記者 桂田田 |
相關閱讀:
- [ 12-27]人口計生法作出五處修改 明確一孩二孩都可延長生育假
- [ 12-25]“規范代孕”也要避免生育權被物化
- [ 12-24]南平市開展二孩生育意愿調查
- [ 12-24]眾議“全面兩孩”:生育假獎勵可保留 失獨家庭不能放手
- [ 12-24]婚假應和生育脫鉤,但不必縮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