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下跌并非“圣誕撤退” 波動源于市場
2015-12-30 06:56: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趙舒文 |
分享到:
|
需要擺脫“刻板印象”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概念叫做“刻板印象”。它指的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產生的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的看法,且這種觀念不隨時間流逝和個體差異而改變。回到本文的話題中,將人民幣匯率在圣誕節期間的短期波動歸咎于中國央行“趁機操縱”、“圣誕撤退”,顯然就是這種“刻板印象”的反映。 “成熟國家的匯率,央行是不管的,大部分是讓市場去定價,自由浮動,該升值就升值,該貶值就貶值,人民幣未來也是這樣一個方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匯率指數的推出,可以說是人民幣在此邁出的第一步。”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強調。 高潔進一步指出,對于一個國家的貨幣而言,其匯率并不僅屬于市場,更要符合基本國情。在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中國國內的金融體系還不完備,因此一定程度上的管制和干預有利于為國家經濟增長營造穩定的環境。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開放程度的提高,特別是在人民幣加入SDR(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前后,中國央行適時讓匯率形成更加市場化,是一種積極的改革行為。相比之下,將市場正常的短期波動歸咎于中國官方趁機干預,無疑是“刻板”且不專業的。本報記者王俊嶺 |
相關閱讀:
- [ 12-29]郵儲銀行漳平市支行開展人民幣知識宣傳
- [ 12-29]俄專家:俄羅斯或加入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 [ 12-28]盤點2015國內十大財經新聞:人民幣入籃SDR
- [ 12-28]韓國公務員受賄合人民幣5.6萬即丟烏紗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