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昌12月30日專電 (記者 付鑫鑫)30日上午,國家文物局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組長、秦漢考古專家信立祥公布:“在主槨室現場清理,存在極大的隱患和不安全因素。為確保文物萬無一失,我們決定整體套箱提取,進入實驗室清理。” 早晨8時過后,記者來到墎墩山上的海昏侯墓考古工地,工作人員已經進場。公安和武警的力量比往日增強,公安人員至少多了一倍。9時許,專家入場,隨即進入主墓內,在主棺旁開會討論接下來的操作方案。 經過現場勘查和三次激烈的討論,信立祥最終對外發布說,海昏侯墓考古已進入最后的決勝階段,通過日前的試開內棺發現,棺體基本沒有發生位移,棺內文物種類繁多、保存情況比想象的好、堆積情況異常復雜。他肯定地說:“棺內有大量玉器,還有一些墓主人生前喜好的賞玩之物。根據漢代的觀念,高等級貴族都要貼身擺放大量玉器:一是保其尸身不會朽爛;二是可以吸引墓主靈魂不遠去。一旦時機成熟,肉體和靈魂重新結合,就可以開始新的生命。漢代人稱之為尸解,就是成仙了。” 在漢代,“尸解”之說十分流行。所謂尸解,意即得道后可遺棄肉體而仙去,或不留遺體,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劍等)遺世而升天。 難道一點遺骸都不會有嗎?信立祥說:“南方是酸性土壤,會不會有部分遺骸,我們無法確定。如果有遺骸的話,我們將以一種非常鄭重的方式提取遺骸,進行體質人類學和病理學研究。” 對于世人關注的金印問題,他說:“列侯印和私印,我們希望能有,但現在不知道。”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亞蓉透露,試開棺時看見內棺中有“白色霉斑”,“古人裝殮死者,會把一年四季的衣服、被子都穿裹在尸身上,也就是‘衣衾’,所以肯定有絲織品”。 為確保文物安全,專家組會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協商決定,包括棺床和內棺兩部分會作為一個整體套箱提取,到實驗室大廳清理,但不會進入低氧艙作業。他解釋道:“內棺現在已經暴露在空氣中,進實驗室后,進不進低氧艙區別不大。而且,低氧艙空間有限,工作人員戴著氧氣面罩在里面工作,有可能延緩考古工作的進度。”以后,海昏侯墓5號墓的棺柩可能進入低氧艙。 據悉,打包裝箱、調運到1公里外的文保中心,再進實驗室“安家”,大約需要三四天。然而,因需要武警、公安的協調配合,整個過程有可能會延長。 “具體哪天調運,不好預計,所有一切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確保文物安全。”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說。 |
相關閱讀:
- [ 12-21]臺灣相當缺乏大量的考古人才 考古專業報考踴躍
- [ 12-21]考古專業在臺很搶手 報名相當踴躍
- [ 12-21]考古專業在臺很搶手 報名相當踴躍
- [ 12-18]直擊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現場 主棺槨板開始拆卸
- [ 12-17]直擊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現場 主棺槨板開始拆卸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