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工返鄉創業更有底氣 政策 | 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 紅 利 《意見》強調要健全基礎設施和創業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和互聯網創業線上線下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存量資源整合發展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強化返鄉農民工等人員創業培訓工作,完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公共服務,改善返鄉創業市場中介服務,引導返鄉創業與萬眾創新對接。《意見》提出了五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降低返鄉創業門檻。 二是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 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四是強化返鄉創業金融服務。 五是完善返鄉創業園支持政策。 ——2015年6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國辦發〔2015〕47號 做好棚戶區、危房改造 讓人們住有所“居” 政策 | 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 紅 利 《意見》提出,按照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部署,實施三年計劃,2015-2017年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內的各類棚戶區住房1800萬套(其中2015年580萬套),農村危房1060萬戶(其中2015年432萬戶),加大棚改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備,布局合理、運行安全、服務便捷。《意見》明確了四方面工作舉措: 一是加大城鎮棚戶區改造力度。 二是完善配套基礎設施。 三是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四是創新融資體制機制。 ——2015年6月30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37號 全面實施大病保險 不再讓人們因病致“貧” 政策 | 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 紅 利 《意見》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險覆蓋所有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人群,大病患者看病就醫負擔有效減輕;到2017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大病保險制度,與醫療救助等制度緊密銜接,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有效防止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城鄉居民醫療保障的公平性得到顯著提升。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的一項新的制度性安排。自2012年以來,各地相繼啟動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目前已經覆蓋約7億人口,大病患者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支付的基礎上提高了10-15個百分點,有效解決了群眾因大病致貧、返貧問題。 ——2015年8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國辦發〔2015〕57號 建設基層文化服務中心 讓基礎文化氣息更濃 政策 | 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 紅 利 《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范圍的鄉鎮(街道)和村(社區)普遍建成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范、保障有力、群眾滿意度較高的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設施和場所,形成一套符合實際、運行良好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層、專兼職結合、綜合素質高的基層文化隊伍。 ——2015年10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4號 劍指“奇葩”證明 讓老百姓不再“辦證多、辦事難” 政策 | 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 紅 利 《通知》提出了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主要任務: 一是全面梳理和公開公共服務事項目錄。 二是堅決砍掉各類無謂的證明和繁瑣的手續。辦事部門可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等。 三是大力推進辦事流程簡化優化和服務方式創新。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改進服務質量。 四是加快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依托“互聯網 ”,促進辦事部門公共服務互相銜接,變“群眾奔波”為“信息跑腿”,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從源頭上避免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等現象。 五是扎實推進網上辦理和網上咨詢。凡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事項,都要推廣實行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 六是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 ——2015年1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國辦發〔2015〕86號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