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科學技術部4日在北京舉行小行星命名儀式,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及4位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獲獎者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獲此殊榮。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愿進行提名,并經國際組織審核批準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榮譽。 此次以屠呦呦、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張存浩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并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而正式命名。 這其中,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在中國本土開展科學研究取得原創性成果而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 謝家麟為中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吳良鏞為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城鄉規劃學家和教育家,二人同在2011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鄭哲敏為中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在2012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張存浩為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在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鄭哲敏當日在發言中說,這項活動既體現國家對科學事業的高度重視,也是對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我是學力學的,對這份榮譽有特殊的親切感。因為正是人們對行星運動的觀測和探索,建立了力學運動的普世規律和萬有引力理論,并創造了微積分,從而開辟了精確科學的時代。”他說,將懷著敬意呵護這份榮譽,一如既往地關注科技領域發展。 自2009年以來,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合作開展以著名科學家名字對小行星進行命名活動。截至目前,中國已有數十位科學家獲得小行星命名,其中包括21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完) |
相關閱讀:
- [ 01-02]屠呦呦研究成果24年后申請新藥 目前已提交待審批
- [ 12-31]媒體談“屠呦呦致辭”被假冒:要警惕冒名雞湯
- [ 12-16]"屠呦呦傳"問世 出版方:屠呦呦其實不愿給自己出書
- [ 12-15]朋友圈瘋轉屠呦呦致辭系偽作 與實際內容大相徑庭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