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沙伊兩國曾經斷交 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但對此,遜尼派大國沙特擔心,伊朗會向周邊國家輸出什葉派革命思想,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兩國關系趨于緊張。 上世紀80年代,伊朗與伊拉克爆發戰爭,沙特選擇支持伊拉克,試圖壓制伊朗可能出現的對外擴張。1987年7月,沙特和伊朗兩國緊張關系險些走向崩潰,402名朝覲人員當時在沙特麥加發生的沖突中喪生,其中包括275名伊朗人。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民眾走上大街抗議,沖擊沙特大使館,并火燒科威特大使館,有一名沙特外交官喪生。 1988年4月,沙特國王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宣布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系。1991年3月,沙特和伊朗恢復了外交關系,并就朝圣問 題達成協議,但兩國關系依然緊張。 1997年5月哈塔米當選伊朗總統之后,伊朗政府推行溫和的外交政策,努力改善同沙特等海灣國家的關系。1998年5月,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訪問伊朗,向哈塔米轉交一封沙特國王法赫德的信,并與伊朗簽署加強合作的協議。1999年,哈塔米訪問沙特,成為伊朗伊斯蘭國革命后首名訪問沙特的伊朗總統。 伊戰打破原有平衡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打破了中東地區的力量平衡,教派沖突加劇。隨著伊朗在海灣地區強勢崛起,沙特認為,伊朗企圖通過挑起阿拉伯國家教派沖突來實現地區大國的野心。因此,兩個國家近年來在多個國家或關鍵問題上展開明爭暗斗,或扶植代理人,或親自上陣。 在伊朗核問題上,沙特一直憂心忡忡,擔心伊朗試圖通過掌握核武在海灣地區取得戰略優勢。根據“維基揭秘”網披露的美國外交文件,沙特領導人曾經推動美國對伊朗核項目采取強硬態度,包括可能動用武力。 對于去年伊朗和伊朗核問題六國達成的協 議,沙特一直出言謹慎,擔心一旦西方制裁松綁,伊朗崛起指日可待,不僅對沙特構成更大安全威脅,還將成為沙特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競爭者。 在當前的中東地區,伊朗和沙特分別被視為什葉派和遜尼派“盟主”,它們在多個國家支持和扶植本國的代理人。其中,伊朗背后的支持者包括敘利亞、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葉派力量,沙特背后則是海灣國家和中東大部分遜尼派國家。 2011年,沙特出兵巴林,打擊什葉派示威,防止該國什葉派勢力與伊朗聯合。為防止也門投向伊朗,沙特2015年又率包括海灣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多國空襲也門,打擊親伊朗的也門胡塞武裝,以便避居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也門總統哈迪重回也門。 2015年底,沙特還牽頭組建包含多個國家的伊斯蘭反恐軍事聯盟,但將伊朗拒之在外。 分析 兩國政治因素超越教派斗爭 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認為,沙特是遜尼派大國,而伊朗是什葉派大國,在這件事中,加入了很多政治的元素,不再簡單是兩個教派的斗爭。 近年來,沙特在區域內地位下降,而伊朗地位卻在上升。美伊關系逐漸改善,但美沙關系卻不像從前那么好。在全世界打擊IS背景下,伊朗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沙特的位置尷尬一些。再加上國際油價下跌,沙特經濟也面臨挑戰,沙特對伊朗的崛起感到焦慮。 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認為,中東反恐形式嚴峻,歲末年初時,出現了一些好的跡象,剛剛形成這樣一個局面,現在就出現了這樣的事情。沙特和伊朗雙方矛盾激化,對繼續推進敘利亞政府解決進程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消息。接下來,有關各方將會加緊調解,事態如何發展有待近兩天觀察。 記者潘珊菊 |
相關閱讀:
- [ 01-05]俄愿當沙特伊朗“調停人” 助兩國解決糾紛
- [ 01-05]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 回顧沙特和伊朗恩怨錄
- [ 01-05]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 責令外交人員48小時離境
- [ 01-05]沙特伊朗“斷交戰”也是“選邊站”
- [ 01-05]伊朗沙特強硬過招 沙特指責伊朗支持和培訓恐怖分子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