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伊朗交惡產生連鎖反應 美國或陷入兩難
2016-01-06 07:29:47?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繼沙特阿拉伯宣布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系后,巴林、蘇丹也相繼與伊朗斷交,阿聯酋則降低與伊朗的外交關系級別,中東波瀾再興。沙特常駐聯合國代表阿卜杜拉·穆阿利米表示,斷交不會影響沙特在敘利亞和也門政治進程中所作的努力。有專家表示,當前局勢下,遜尼派和什葉派間教派分歧可能加劇,敘利亞和也門的政治進程難免受到沖擊,試圖從中東抽身的美國也勢必陷入兩難。 【加劇陣營對立】 以沙特為首的多國聯軍2015年3月對也門境內胡塞武裝展開空襲,并指責伊朗在背后支持胡塞武裝,但伊朗政府對此予以否認。在敘利亞問題上,沙特多次要求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臺,但伊朗則對巴沙爾表示支持,并向敘政府提供軍事顧問支持。 沙特國內的穆斯林多數屬于遜尼派,而伊朗境內則以什葉派居多,胡塞武裝和巴沙爾也屬于什葉派,而敘境內一些反對派則屬于遜尼派。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說:“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大陣營的對立,是中東形勢的一大特點。基本上現在中東所有的熱點問題都與陣營對立有關。”他判斷,斷交事件后,敘利亞和也門等地武裝沖突或有愈演愈烈之勢,敘利亞和談也會受到沖擊。 按照計劃,本月晚些時候將召開敘利亞各方的和平談判,沙特和伊朗都將參與,沙特常駐聯合國代表穆阿利米表示,沙特仍會出席此次談判。廖百智說,在巴沙爾去留問題上,沙特與伊朗的立場完全對立,雙方矛盾幾乎“無法化解”。 【美國陷入兩難】 美國和沙特長期以來一直保持盟國關系。2015年7月,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達成,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伊朗解除絕大部分經濟制裁。廖百智說,一邊是傳統盟友沙特,一邊是關系剛剛緩和的伊朗,沙特和伊朗沖突的臺面化使美國陷入僵局。 “美國不可能放棄與沙特的盟友關系,沙特畢竟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但另一方面,伊核協議又是美國決心要做的,奧巴馬即將卸任,核協議將是他重要的外交遺產。”廖百智認為,目前美國只有通過外交斡旋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沙伊斷交后,美國白宮發言人喬希·歐內斯特呼吁沙特和伊朗等國克制,避免可能激化局勢的舉動。《華盛頓郵報》報道,已有不止一名美國官員指責沙特是加劇緊張局勢的一方。但沙特官方則回應,指認美國對伊朗“退縮”。 社科院中東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說,過去,沙特與伊朗發生摩擦,美國總是倒向沙特,但這一次,美國的表態相對中立,甚至批評沙特的聲音更多一點,這在近代美沙關系中“前所未有”。 唐志超判斷,美沙盟友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但關系會有動搖,沙特對美國的信賴度在下降,外交獨立性會提高。美國不希望沙伊關系持續惡化,不希望被動“重回”中東救火。 【開戰幾無可能】 沙特內政部2日宣布,該國司法部門處決了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其中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奈米爾。此舉引發部分伊朗民眾抗議,示威者2日晚沖擊并打砸沙特駐伊朗大使館。次日,沙特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 廖百智和唐志超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沙伊兩國的外交戰、口水戰會持續一段時間,但直接爆發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兩國作為世界重要原油生產國和出口國,為了保證原油供應穩定,國際社會也不會放任兩國關系走向極端。 沙特駐伊朗使館遭到沖擊后,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對暴力行為表示譴責,伊朗官方3日早些時候表示,已經逮捕40名涉嫌參與沙特大使館焚燒事件的人。 “盡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放出了一些狠話,但伊朗官方表態一直是比較理智的,”廖百智說。不過,他同時提示,伊朗國內形勢復雜,伊朗即將舉行議會選舉和專家委員會選舉,與魯哈尼陣營意見相左的保守派可能會借機拿沙伊關系說事。 至于沙特方面,廖百智認為,“把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陣營的矛盾公開化,逼著遜尼派兄弟國家們站隊,向國際社會表明與伊朗不妥協的決心,(沙特)達到這個目的就夠了”。(馬驍)(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1-05]俄愿當沙特伊朗“調停人” 助兩國解決糾紛
- [ 01-05]美國吁沙特伊朗保持克制 不要進一步加劇地區緊張
- [ 01-05]沙特伊朗斷交導致市場震動 國際原油價格跳漲3%
- [ 01-05]俄愿當沙特伊朗“調停人” 助兩國解決糾紛
- [ 01-05]沙特伊朗“斷交戰”也是“選邊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