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中央通訊社1月6日報道,朝鮮時間1月6日10時許首次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成功,將核武器全面提升了核武器水平。
朝鮮稱核試是主權國家進行安全防衛的自衛權力,用途在于防止美國侵略,朝鮮稱如果外部敵對勢力不侵入朝鮮,朝鮮不會使用核武器。
此次重大報告是金正恩下達的歷史性命令。
朝鮮表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轉移自己的核技術。

海外網1月6日電朝中社報道,朝鮮剛剛宣布,朝鮮第一枚氫彈成功試驗。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月6日上午09時30分在朝鮮(北緯41.30度,東經129.10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
朝中社15年12月10日報道,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日前表示,朝鮮是擁有核彈和氫彈的核強國。金正恩是在視察平川革命史跡地時作上述表示的。他說,朝鮮已經成為一個準備好使用核彈和氫彈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核強國。
2006年10月9日,至2013年2月12日,共進行了三次核試驗,地點分別位于咸鏡北道的三處核試驗場,為地下核試驗。2006年10月9日上午10點36分左右,朝鮮進行了首次地下核試驗。地點位于咸鏡北道花臺郡舞水端里一座360米高的山的地下水平坑道內。朝鮮官方媒體當時宣布,核試驗是“百分之百”依靠朝鮮自己的技術進行的,整個過程中沒有發生泄漏。
2009年5月25日,朝鮮再次進行了地下核試驗。據朝鮮中央通訊社新聞公報稱,這次核試驗是“應科技人員的要求”進行的,也是“千方百計加強自衛的核遏制力的一項措施”。這次核試驗在爆炸力和操縱技術方面有了新的提高,進一步加強了核武器的威力,解決了不斷發展核技術的科技問題。當天,韓國監測到朝鮮咸鏡北道吉州地區發生一次“人工地震”。
2013年2月12日,朝鮮在北部地下核試驗場成功舉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此次核試驗使用爆發力大、小型化、輕量化的原子彈,在高度水平上安全而完美地舉行。2月15日,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確認此次引發的震級為4.9,2月12日10時57分在朝鮮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公里。地震位置在北緯41.3度,東經129.0度,正是國際社會一直高度關注的朝鮮核試驗場——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1月06日09時30分在朝鮮(疑爆)(北緯41.30度,東經129.10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
2006年10月9日,至2013年2月12日,共進行了三次核試驗,地點分別位于咸鏡北道的三處核試驗場,為地下核試驗。2006年10月9日上午10點36分左右,朝鮮進行了首次地下核試驗。地點位于咸鏡北道花臺郡舞水端里一座360米高的山的地下水平坑道內。朝鮮官方媒體當時宣布,核試驗是“百分之百”依靠朝鮮自己的技術進行的,整個過程中沒有發生泄漏。
2009年5月25日,朝鮮再次進行了地下核試驗。據朝鮮中央通訊社新聞公報稱,這次核試驗是“應科技人員的要求”進行的,也是“千方百計加強自衛的核遏制力的一項措施”。這次核試驗在爆炸力和操縱技術方面有了新的提高,進一步加強了核武器的威力,解決了不斷發展核技術的科技問題。當天,韓國監測到朝鮮咸鏡北道吉州地區發生一次“人工地震”。
2013年2月12日,朝鮮在北部地下核試驗場成功舉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此次核試驗使用爆發力大、小型化、輕量化的原子彈,在高度水平上安全而完美地舉行。2月15日,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TBTO確認此次引發的震級為4.9,2月12日10時57分在朝鮮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公里。地震位置在北緯41.3度,東經129.0度,正是國際社會一直高度關注的朝鮮核試驗場——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

核問題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美國根據衛星資料懷疑朝鮮開發核武器,揚言要對朝鮮的核設施實行檢查。朝鮮則宣布無意也無力開發核武器,同時指責美國在韓國部署核武器威脅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鮮半島核危機由此爆發。朝鮮分別于2006年、2009年與2013年進行了三次核試驗,以下是朝核問題大事記:
1991年12月31日,朝鮮同韓國在板門店草簽了《關于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
1992年1月,朝鮮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署了《核安全協定》,并同意該機構對其核設施進行檢查,朝鮮半島的緊張氣氛才有所緩和。
1993年3月,朝鮮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退出它于1985年底加入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1994年10月,經過兩年談判,朝鮮與美國簽署日內瓦核框架協議,朝方同意凍結核設施,美方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為朝方建造輕水反應堆并提供重油,以彌補朝方停止核能計劃造成的電力損失。
2001年1月,喬治·布什就任美國總統,繼而調整對朝鮮的政策,把朝鮮列為“邪惡軸心”國家,威脅對朝方實施“先發制人核打擊”。
2002年10月,美國總統特使、助理國務卿吉姆凱利訪問平壤后宣布,朝方“已承認”鈾濃縮計劃,指控朝方正在開發核武器。
2003年1月,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在北京舉行首輪六方會談。
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各方舉行第二輪六方會談,朝鮮強調只有美國放棄對朝敵對政策,朝鮮才能放棄核計劃。
2004年6月23日至26日,各方舉行第三輪六方會談,朝鮮進一步明確棄核意愿,首次表示可以透明地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相關計劃。
2005年9月,第四輪六方會談達成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
2007年7月14日,在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先鋒港后,朝方關閉寧邊核設施。同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時隔5年后重返朝鮮,前往寧邊地區監督和驗證關閉核設施。
2007年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的共同文件。根據文件,朝鮮應在2007年年底前完成寧邊核設施的去功能化并全面申報核計劃;美國根據朝方行動并行履行其對朝承諾。
2008年5月8日,朝鮮遞交共有1.8萬多頁的朝鮮核計劃文件。美國政府稱此舉為核查朝鮮核計劃的“重要一步”。
2008年6月27日,朝鮮炸毀其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冷卻塔。
2008年10月11日,美國宣布將朝鮮從所謂“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朝鮮12日宣布,重新開始去功能化進程。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隨后獲許進入寧邊核設施。
2009年5月25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稱,朝鮮成功地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試驗。
2010年4月21日,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不會承認朝鮮為核武器國家,同時敦促朝鮮重返六方會談。
2013年2月12日,朝鮮在北部地下核試驗場舉行第三次核試驗。朝方稱,這是針對“美國敵對行為”的正當回應。
2013年3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關于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問題的第2094號決議。該決議要求朝鮮不再進行核試驗,放棄核武器計劃,并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2014年11月18日,第68屆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在紐約通過朝鮮人權決議案。20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發表聲明,稱美國的行為正在逼迫朝鮮繼續新一輪核試驗。
2015年5月20日,朝鮮國防委員會政策局發言人聲明稱,“朝鮮的核打擊手段已經進入了小型化和多樣化階段”,警告各方“不要針對朝鮮強化自衛能力的措施進行挑釁”。
2015年7月21日,朝鮮稱不會效仿伊朗核問題協議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并稱“將絕不會放棄核武器”。
2015年9月15日,朝中社報道稱,朝鮮原子能總局發言人曾于2013年4月表示,鈾濃縮工廠等寧邊的一切核設施經過重新整修,開始正常運作。

韓稱朝鮮發生“人造地震” 韓外交部召開緊急會議
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6日,朝鮮發生4.9級地震。韓國氣象廳表示,此次地震疑為人造地震。同時,韓國外交部長官已就此召開緊急會議。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1月6日09時30分在朝鮮(疑爆)(北緯41.30度,東經129.10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消息稱,北京時間1月6日9時30分,朝鮮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