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1月5日在白宮宣布一系列控槍舉措,以期通過行政手段遏制美國頻發的槍支暴力犯罪。近年來,美國槍支暴力不絕,血案頻發。加之今年正值大選年,控槍更成為民眾關心的熱點話題。 根據新的控槍行政令,全美所有參與賣槍的人員都必須登記申領牌照,并對購槍者進行背景調查,否則將面臨刑事處罰。美國政府將雇用更多檢查人員參與購槍者背景審查工作,增加200多名探員以加強槍支安全相關法規的執法力度,并投入5億美元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療。 統計顯示,美國有3億多人口,私人槍支保有量逾3億支,每年全美約有3萬人死于槍口下。過去10年里,超過400萬美國人成為襲擊、搶劫和其他涉槍犯罪的受害者。去年發生的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納迪諾槍擊案、南卡羅來納州黑人教堂槍擊案和俄勒岡州烏姆普夸社區學院槍擊案等多起惡性事件震動全美。據媒體統計,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內至少發生了16起大規模槍擊案。 盡管近年來要求加強槍支管制的呼聲不斷,但奧巴馬的控槍之路走得頗為“堵心”。他曾多次嘗試在國會推動控槍法案,均無果而終。在其總統任期僅剩一年、國會通過控槍法案無望的情況下,奧巴馬才決意繞開國會通過行政命令強推控槍措施。 美國有長久的持槍傳統,從早期殖民開拓、獨立戰爭到南北戰爭,擁有槍支被一些人視作“保衛自由”的象征和手段。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侵犯。” 對憲法第二修正案的解讀使槍支成為一個導致美國社會分裂和糾結不已的問題。共和黨人更強調持槍者的權利,民主黨人則主張實行更嚴格的控槍措施。新控槍令很快引來共和黨和擁槍組織的反對。國會眾議院議長、共和黨眾議員保羅·瑞安及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參議員米奇·麥康奈爾當天均批評新的控槍令侵犯了合法持槍人的權利。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擁槍組織及游說團體,全國步槍協會的一名負責人5日批評總統的控槍令并不能消除大規模槍擊事件,該組織不會允許“守法的槍主成為總統奧巴馬政策失敗的替罪羊”。 普通民眾對于槍支的態度也迥然不同。家住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的蘇姍是一名退役軍官,她告訴記者,她有3把槍,美國持槍者數以億計,但是并沒有看到人們拿著槍到處射擊,作惡的是小部分壞人。為什么壞人能夠獲得武器,而守法的公民不能拿起武器保護自己呢?全國步槍協會工作人員麥克告訴本報記者,持槍和駕駛汽車一樣,關鍵不在于槍本身,而是要建立一套規矩,教會人責任。在華盛頓工作的丹尼爾對記者表示,同樣是暴力事件,持槍造成的后果顯然是不一樣的,美國控槍艱難是決策者被利益集團綁架了。 可預見的是,奧巴馬的控槍措施勢必會招致國會和一些州的反彈,行政命令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堵漏洞的措施本身即是漏洞。對購槍者進行背景調查是新舉措的核心,但目前現有的背景調查機制所存在的漏洞并不能完全阻止槍支落入“錯誤之手”??貥尳M織“城鎮槍支安全”總裁約翰·費恩布拉特表示,在國會立法缺位的情況下,背景調查機制無法保障在全美范圍推行,目前全美只有18個州執行相關規定。另有學者研究發現,聯邦所使用的背景調查系統中禁止擁槍人員的“黑名單”并不完整。 其次,局部修補無法帶來整體變革。美國司法部長林奇4日在結束與奧巴馬的會談后對記者坦言,無法估計新的登記規定真正會影響到多少人,合法獲得的槍支依然會制造血案。去年12月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納迪諾的槍擊案中,致14人死亡的槍支中有兩支為槍手合法購買與持有。在俄勒岡州烏姆普夸社區學院槍擊案中,槍手擁有的14支槍均通過正規渠道從合法的槍支交易商處購得。 第三,行政命令頒布易,實施難。行政命令的“合法性”在推行的過程中會遭遇挑戰。一個先例是,2014年11月,奧巴馬同樣采取了行政命令的方式強推移民改革,但遭到地方的強烈反對。26名州長聯合起訴奧巴馬,控告移民行政令超越了憲法賦予總統的“自由裁量權”。至今,奧巴馬的移民改革行政令受困于地方法院判決而無法正式實施。控槍令是否會重蹈覆轍還有待觀察。 控槍令反映了奧巴馬兌現承諾、留下“政治遺產”的決心,但他本人也一再強調,新的控槍措施不可能阻止所有槍擊暴力事件的發生。若想要根除槍支暴力這一頑疾,前方之路曲折而漫長。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