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意識”完善國家治理(人民觀點)——開創(chuàng)治國理政新境界之二
2016-01-07 16:21:04?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改革就是破舊立新,30多年改革開放,極為重要的一條經(jīng)驗,就是必須處理好破與立、發(fā)展活力與社會穩(wěn)定的關系。這是我們這樣一個超大規(guī)模國家搞改革、謀發(fā)展必須回答的考題 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文明古國,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中大國,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國家……有人用多個“超大規(guī)模”來形容中國。如同巨輪在大海上航行,推動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破浪前行,既要有明確的航標引領,也要有充沛的動力支持;既要有揚帆搏擊的激情斗志,也要防止出現(xiàn)顛覆性錯誤。 習近平總書記曾用“鐵達尼克號”與“小帆船”的不同,來說明大國治理之不易。小帆船遇風浪,可以在水里打轉(zhuǎn),繞幾個彎又起來了;而像鐵達尼克號這樣的大船,一旦傾覆,就可能真的沉了。正因如此,治理中國,被外國觀察家稱為“世界上最艱難的任務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目標,并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為之護航。三年來,朝著治國理政的新目標,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法治,讓改革的活力與法治的剛性水乳交融,讓中國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薄耙婪ㄖ螄屈h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比甓鄟?,本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決策中,改革與法治有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成為上下貫通的“姊妹篇”。三年來,司法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軍隊改革、足球改革等一個個硬骨頭被砸開,一些涉及深層次利益調(diào)整、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紛紛破題,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了出來,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把改革主張轉(zhuǎn)換成法治規(guī)范,讓改革的“破”與法治的“立”、改革的“進”與法治的“穩(wěn)”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正是今天中國的治理新路。 這條治理新路,有著清醒的政治方向。方向涉及根本、關系全局、決定長遠。縱觀世界,因方向錯誤而人亡政息的例子,并不罕見。無論促改革還是抓法治,習近平總書記都一再強調(diào)方向的重要性?!叭绻纷咤e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正因如此,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顧此失彼。全面依法治國,是為了“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是在別人壓力下做的”。無論推進改革,還是實現(xiàn)法治,都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都是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沒有這種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勇氣;同樣,離開了改革和法治,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換句話說,我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
相關閱讀:
- [ 01-07]以“改革意識”完善國家治理
- [ 01-07]央企負責人會議將召開 七措并舉國企改革路徑初顯
- [ 01-07]駕考改革即將啟動 “自學直考”備受關注
- [ 01-07]以“改革意識”完善國家治理
- [ 01-07]成品油“地板價”關系油企改革方向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