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強大現代化新型陸軍凝聚磅礴力量
—— 陸軍領導機構開展“矢志改革強軍,同心干事創業”專題教育側記
■本報特約記者 邵 敏 李大勇 記者 錢曉虎
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激蕩人心的重要節點。
2015年12月31日,陸軍領導機構正式成立,習主席向陸軍授予軍旗并致訓詞,為陸軍建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陸軍建設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歷史機遇。
這是跨越歷史、面向未來的機遇;這是重整行裝、開新圖強的大考。站在改革強軍的時代大潮前,剛剛成立的陸軍領導機構如何肩負起建設強大現代化新型陸軍的歷史重擔?連日來,他們組織開展“矢志改革強軍,同心干事創業”專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改革強軍戰略思想特別是加強陸軍建設的重要指示,統一思想認識,凝聚起建設強大現代化新型陸軍的堅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政治意識不是空的而是具體的,肩負新的歷史使命必須緊跟習主席思想步伐,并用實際行動作答——
讓“信仰值”滿格
使“忠誠度”滿倉
忠誠是一種選擇,是一種信念。在這場改革強軍的時代大考中,如何作出選擇、能否堅定信念?這是對軍人忠誠度最現實最直接的考驗。
成立大會召開當天,陸軍黨委常委連夜召開會議,認真學習領會習主席在成立大會上的訓詞,聚焦“忠誠”“使命”“擔當”展開熱烈討論。教育中,陸軍主要領導運用自身學習成果,分別為機關干部作專題輔導報告,引導大家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準確把握習主席重要講話的思想精髓;黨委常委帶頭參加學習討論,帶頭參加黨小組會,表明決心態度;機關干部原原本本學習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人人結合工作實際亮思想、談體會、話收獲,一致表示:習主席的重要指示,既是新型陸軍建設的動員令,也是總遵循,必須將其作為統領和指導建設發展的“魂”和“綱”,切實掌握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凝聚力量、引領行動,增強貫徹落實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從黨委常委到普通機關干部紛紛剖析思想根源,清除個人“小九九”,提高對黨“忠誠度”。來自駐京某部的機關干部李林濤登臺自我揭短:“選擇來陸軍工作之前,曾擔心離家遠照顧不了家人,如今更加理解了改革強軍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更加明白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能好、小家才能圓。個人有再多的小道理,也要服從改革的大道理,個人‘小算盤’要自覺服從陸軍建設發展的‘大棋盤’。”
“堅持政治堅定的高標準,讓‘信仰值’滿格,使‘忠誠度’滿倉”“留任就是信任,使用就是重用,有位就要有為……”走進各部委辦局,在一個個交流討論現場,一句句真情流露匯聚成對黨忠誠的鏗鏘誓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對黨忠誠老實、與黨同心同德,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陸軍歷史悠久戰功卓著,肩負新的歷史使命更要弘揚敢打善戰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聚力攻堅克難
同心干事創業
困難,總是和改革發展相生相伴。肩負建設強大現代化新型陸軍的歷史使命,自然會面臨許多難題,如何直面困難挑戰,是擺在陸軍領導機構面前的又一個現實考驗。
“陸軍是黨最早建立和領導的武裝力量,歷史悠久、敢打善戰、戰功卓著……”“建設強大軍隊,是接續奮斗的偉大事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現在強軍的責任歷史地落到了我們肩上,我們要挑起這副擔子……”臺上,教育者激情滿懷;臺下,機關干部熱血沸騰,加快建設新型陸軍的使命豪情奔涌。
困難,只會讓懦弱者望而生畏,卻擋不住奮進者的鏗鏘步伐。剛剛從五湖四海聚集到一起的陸軍領導機構干部征塵未洗,顧不上長途奔波勞累,即參加到專題教育,投入到創業之中。
“條件越艱苦越要迎難而上,任務越艱巨越要奮力拼搏。”某局局長呂俊杰在討論中說,陸軍領導機構從無到有,白手起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鑒、沒有既定的模式可用、工作生活條件受限,必須大力發揚艱苦創業精神,當好拓荒者、做好奠基人,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創業上。
全程參與教育,記者看到,聚力攻堅克難,同心干事創業,已經成為陸軍領導機構干部的自覺行動。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陸軍領導機構成立伊始,就以迎難而上、緊張快干的作風,全面展開創業興業工作。制定黨委自身建設若干規定、黨委常委會議事規則,規范領導機關“四個秩序”,啟動陸軍發展規劃研究,籌劃新年度工作;派出由5名常委帶隊的工作組,分赴部隊接收轉隸單位、指導領導機構組建……在這里,呈現的是奮發進取、大干快上的生動景象。
建設強大新型陸軍是一項開創性的偉大事業,肩負新的歷史使命必須強化創新意識開新圖強——
打破思維定勢
謀求跨越發展
新使命需要趟新路,新征程呼喚新作為。
“信息化時代陸軍建設模式和運用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如果仍沿用過去舊思想、老套路,就難有突破性發展。”陸軍領導的一句話,讓每名官兵都陷入了沉思:陸軍建設發展的瓶頸究竟該如何突破?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他們從習主席的重要講話中找到了最佳答案。
機關干部郭磊在交流時說:“現代化新型陸軍建設更加需要創新‘引擎’。透析世界軍事發展史,任何一場真正意義的軍事改革,都必然有先進理念的引領。改革不僅是體制體系架構的重組重塑,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理念的創新更新。”
然而,面對長期以來陸軍建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問題,面對各種固定思維模式,創新并不那么容易。
“打破思維定勢,改變思維習慣,必須敢于向自己開刀。”教育中,“創新勇氣”成為熱議的焦點。某處處長張輝紅說,改革需要“敢”字當頭,創新必須有自我革新精神,解決影響和制約陸軍建設發展的重大現實難題矛盾問題,解放頭腦中不合時宜的觀念“內核”。
“創新需要找準‘發力點’,否則只會背道而馳。”教育越搞越扎實,思考越來越深入。圍繞“軍種主建”這個重大命題,上下共同展開深入研究討論,大家認為,“軍種主建”是對領導機構職能的科學定位,履行好這一職能,根本在于堅持以強軍目標為引領,全面建設、全面發展;核心在于牢固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建為戰、管為戰;關鍵在于適應信息化時代背景,探索陸軍發展特點和規律,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加強頂層設計和領導管理,優化力量結構和部隊編成,加快實現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真正讓陸軍由大變強。
深化改革波瀾壯闊,強軍征程破浪前行。在直通未來戰場的時代大考中,陸軍領導機構正用實際行動,向黨和人民書寫著一份合格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