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與尼泊爾加深關系 改變南亞地緣政治
2016-01-10 07:58:02??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參考消息網1月10日報道港媒稱,新德里還是北京?尼泊爾新總理權衡上任后外交首訪目的地之際,中國發現自己陷入了南亞重要僵持之中,中國不斷加強與該地區的接觸,打破了印度對該地區的控制。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16年1月5日報道稱,尼泊爾總理的媒體顧問普拉莫德·達哈爾稱:“印度和中國都邀請了夏爾馬·奧利。先訪問哪個國家都可以。他還沒有做出決定。” 報道稱,尼泊爾聲稱正在經受印度未公開的經濟封鎖,印度切斷了對該國燃料和其他關鍵補給的供應,此事成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緩沖器。 自從尼泊爾于去年9月通過了新憲法之后,尼泊爾和印度就陷入了口頭戰爭。與印度接壤的尼泊爾南部平原少數民族團體對新憲法規定的本族地位不滿,向加德滿都抗議,要求修改憲法。印度支持修憲的要求,尼泊爾指責印度鼓勵抗議,并利用邊境部隊和海關封鎖商品運輸,切斷內陸國家尼泊爾的供應,特別是燃料。 4月份尼泊爾發生地震后中國提供了幫助,贏得了好名聲,這次它又及時提供了援助。在封鎖發生后,北京應尼泊爾的請求緊急供應了燃料,并同意重開地震之后關閉的貿易通道。 報道稱,中國的西藏邊境毗鄰尼泊爾,因此對北京來說,尼泊爾有其戰略重要性。中國于2014年取代印度成為尼泊爾最大的外國投資來源,凸顯了中國的存在感增加。 報道稱,尼泊爾副總理卡邁勒·塔帕2015年12月訪問北京之后宣布,奧利將“在2016年初”訪華。除了最近一位毛主義領導人之外,尼泊爾總理傳統上都會將新德里作為出訪首站,這是象征性尊重其南部鄰國的重要地位。塔帕的話讓人懷疑加德滿都將正式改變對印度的傾斜。 報道稱,但是印度總理莫迪于新年夜在電話交談中邀請奧利訪問印度之后,加德滿都迅速改變了方向。達哈爾說:“總理或許會首先訪問印度。但是除非封鎖取消。”這意味著尼泊爾打算利用訪問強迫印度就范。 與尼泊爾不斷升級的外交危機已經成為莫迪外交攻勢的挫折,自從上任以來,莫迪已經兩次訪問尼泊爾。這也標志著尼泊爾與印度關系的新低點,印度對小鄰國采取老大哥態度的說法又重新出現。 拉詹·巴特拉伊是奧利所在的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黨員,也是議會兼中央委員會成員,他說:“我們與印度有豐富多維度的關系,因為我們國土相鄰,有共同的文化和歷史,我們想保持這一點。但是印度必須意識到,我們是兩個不同的主權國家。” “我們有權選擇自己的憲法,這部憲法已由絕對多數通過。印度不能要求進行修改。我們自行決定什么對我們最好。” 報道稱,巴特拉伊的憤怒反映出封鎖已經引發了民族憤慨。 尼泊爾著名作家兼編輯格訥格·馬尼·迪克西特說:“封鎖還存在的時候,總理訪問印度是不可能的。” 報道稱,封鎖引發的經濟困境導致尼泊爾采取了措施,加深與中國的關系,減輕對印度的依賴。 尼泊爾2015年10月份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協議,從中國進口燃料,結束了印度石油公司對尼泊爾的壟斷。 報道稱,不過迪克西特并不認為地緣政治態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迪克西特說:“尼泊爾承擔不了與印度關系破裂的風險,因為鑒于我們的地緣政治,印度是無法被中國取代的。中國大陸太遠了,常識要求我們保持與印度的關系。但是尼泊爾向中國的傾斜前所未有地明顯,這完全是新德里政策的后果。” “尼泊爾供應來源多樣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尼泊爾與印度的相對位置意味著尼泊爾不會在一夜之間變成親中國的堡壘。但這依然是南亞地緣政治的重要改變。”(編譯/魏曉慧) |
相關閱讀:
- [ 12-31]印媒關注尼泊爾新總理“打破常規”首訪去中國
- [ 12-29]尼泊爾政府決定免中國游客簽證費 立即生效
- [ 12-29]尼泊爾舉辦大象選美比賽 趣味十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