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網信事業的發展進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實施網絡強國戰略”。三年來,網絡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互聯網基礎環境全面優化,網絡空間法治化快速推進,網絡空間日漸清朗,互聯網企業突飛猛進,網絡文化全面繁榮,互聯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我國正在向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奮勇邁進。 互聯網基礎環境全面優化 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習近平指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中國網民數量早在2008年就躍居全球第一,目前仍在增長中。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已達6.68億人,比整個歐盟的人口數量還要多。 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我國已初步建成快速便捷的網絡環境。網絡覆蓋更廣,網絡基礎資源更加豐富,資源質量明顯提升。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已初步建成快速便捷的網絡環境。網絡覆蓋更廣,中國固定寬帶接入端數達4.07億個,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和93.5%的行政村。網絡速度更快,8M以上接入速率寬帶用戶占比達到53.4%,20M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戶占比達到19.6%。 網絡空間法治化全面推進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習近平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空間法律體系進入基本形成并飛速發展的新階段,網絡立法進程明顯提速,網絡內容管理執法卓有成效。一方面全局性、根本性的立法開始啟動,將《網絡安全法》、《電信法》、《電子商務法》統籌考慮并積極推進立法進程。另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加快出臺,如《刑法修正案(九)》、《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等。 網絡空間日漸清朗 習近平指出,要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加強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管理,確保互聯網可管可控,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做這項工作不容易,但再難也要做。 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們既要充分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愿的權利,也要構建良好的網絡秩序,這也是為了更好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網絡生態進一步好轉,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充沛,網絡空間日漸清朗,網上輿論生態與黨和國家整體形勢總體同步向好發展。調查報告顯示,80.1%的網民認為網絡輿論環境明顯好轉,78%的網民認為網絡文明水平發生改觀,85.6%的網民認為網絡正能量信息日漸增加,90.6%的網民對我國網絡健康發展充滿信心。 互聯網企業突飛猛進 “十二五”期間,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規模迅速擴大。互聯網相關上市企業328家,其中在美國上市61家,滬深上市209家,香港上市55家,市值規模達7.85萬億元,相當于中國股市總市值的25.6%。互聯網經濟在中國GDP中占比持續攀升,2014年達到7%,占比超過美國。互聯網企業的市值總和也超過了中國股市的1/4。 中國互聯網企業突飛猛進,進入世界前列:全球互聯網公司10強,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4家中國公司入圍。電子商務改變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網購規模年年創新高。僅天貓2015年“雙十一”一天就創下交易額912億元,而美國的“黑五”當天網購的銷售額僅相當于174億元人民幣,為天貓的19%。 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和品牌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氣。支付寶早在2013年成全球最大移動支付公司,微信全球月活躍賬戶已達到6.5億,百度旗下移動產品已在海外收獲7億用戶,獵豹74%的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來自歐美為主的海外市場。 |
相關閱讀:
- [ 01-10]這三年,依法治國浸潤百姓生活細微處
- [ 01-09]這三年,習近平統領中國進行的“新革命”
- [ 01-07]這三年,國際政要點贊習近平治國理政
- [ 01-06]中國網絡宣傳這三年:十個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 [ 01-06]這三年,習近平實踐文化強國的三個思路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